净空法师:太上感应篇(第一四0集) 净空法师:太上感应篇1999/11/8新加坡净宗学会档名:19-12-140诸位同学,大家好。请看《感应篇》第五十九节:【讪谤圣贤。果报,经上所说的一点都不错。佛法殊胜,其他所有一切宗教没有一个不殊胜的,只是教化对象不同而已。佛教跟它们的差别,是离一切妄想分别执着,不同在这里。通常经教里面讲十法界,天台大师告诉我们,每一个法界里面都有十法界,这个意思讲得深。这不是儿戏,这是诸佛菩萨、祖师大德的真实教诲。
净空法师:太上感应篇(第一0七集) 净空法师:太上感应篇1999/9/20新加坡净宗学会档名:19-12-107诸位同学,大家好。请看《感应篇》第四十二节:【诳诸无识。第一是「彼此若作恶业,当递相劝止」。这是规过,佛把这个列在第一条。太平盛世,绝对不会有这种情形。年轻的时候读儒书,排斥佛法,到以后接触、听到了才后悔,忏悔,改过自新,而成为佛家一代祖师。人在世间,由于过去生中修的因不一样,所以决定不是平等的。
因因果果不出于心 因因果果不出于心纯印老人讲:“私心一点不能存,凡对国家、社会、他人有利的事,就是小事也要做。”苦乐因果无不是由自心所感,十法界、一真法界亦自心所造,事相虽无量,但无一不是因果。心性是十法界依正庄严的本体;因与果,是十法界依正庄严的相与用。由此可知心性与因果是分不开的一体两面。阿弥陀佛在因地发的愿是“因”,极乐世界是“果”。可见诸佛菩萨度众生,无不以念佛为因,成佛为果。
谈因果与转境界 经上常讲“境随心转”,《楞严经》云:“若能转境,则同如来。”佛菩萨懂得因果转变不空、相续不空,而且运用得很巧妙,所以他能转变境界,而不被境界所转,这正是我们要学...。所以一定要懂得,布施是因,财富、智慧、健康长寿是果报。学佛人虽听此说法,但仍不相信,还是依照自己的妄想执着,因此境界始终转不过来;若能相信佛的教诲,依教奉行,自然能转境界。若能明白道理,懂得...,如理如法修学,自然能转变境界。
十法界不离一念心_宗教信仰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如来唯心造。这法界的众生,各有各性。佛法界不大不小,非去非来;微尘世界,交映莲台。今天还讲这个十法界。第一个讲到佛法界。这个“不大”,就是没有贡高心。因为佛的法身是尽虚空、遍法界,无在无不在的,你若说他去,去个什么地方?就是因为这十法界都是由人修成的。人,不离现前一念心。所以第二个是菩萨法界。每一个放假的日子,死的人,就不只一个,一定是多过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