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乱局:王朝陨落中的三大疑案 南京城内,半夜突现疯癫和尚,冒充明朝王爷,语无伦次大吵大闹,公然挑战弘光皇位。河南当地,市井妇人自称皇妃,惊动巡抚上报,深情哭诉藩邸旧事,竟是皇帝始乱终弃?南渡途中,神秘少年身着龙衣,疑似崇祯太子,朝野上下难辨真假,掀起一番朝廷内讧。让最爱君带大家走进本期《今日说法之南渡三案》。11644年,崇祯帝煤山自尽后,福王朱由崧由凤阳总督马士英拥立即位称帝,在南京建立弘光政权。
大明延续之最后的希望:西洋火器与战法在战争中的应用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在大明的首都被李自成的起义军攻陷前,崇祯皇帝仍在努力引入西方的火器,他曾找到在中国的耶稣会士,德意志人汤若望,让他铸造大炮。汤若望起初是拒绝的,因为作为一名传教士,为战争制造武器是不符合其身份的。该书详细论述了各式火器的制法,并有诸器图40幅,《火攻挈要》的出版也对西洋先进火器及技术在中国的进一步传播产生了重大影响。
他是西湖三杰之一,他是南明最后的守望者,乾隆赞其忠义 连年的灾害,尸骨遍野,再加收赋税。西湖三杰,名不虚传。自此汉族人民再次团结一心,满清如此的处理方式,无一不是失去汉族大众的民心。虽然战况可观,但是这暴露了张煌言和郑成功在战略上的不合。在顺治十八年,颁布"迁海令"后,南明政权更是遭到了重创。但是,他挺起来傲骨,以一腔肝胆成为了南明最后的守望者。乾隆四十一年,清高宗命人将其牌位入"祀忠义祠",即便是他反抗的满清统治者,都将其视为忠烈。
三方势力命运的转折点,竟是这场不起眼的战役 三方势力命运的转折点因此小小的怀远之战在规模上毫不起眼,似乎并不能够与这些大战相提并论,但是我们要知道,一场战争的影响可不是单单看规模就能够判断的。两个势力的清除也坐实了大清的统治地位,谁又能想到,造成这一切的,只是一场并不起眼的战役呢?
趣历史——父亲和儿子都不是皇帝,自己是皇帝(正史) 趣历史——父亲和儿子都不是皇帝,自己是皇帝(正史)自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称「”皇帝”,到1912年最后一个封建皇帝溥仪在辛亥革命的炮火中宣布退位止,中国经历了83个王朝,2132年(如果算上袁世凯,应该到1916年,中间1912.2-1915.12无人称帝(正史中))。这83个王朝共有多少位皇帝呢?从秦始皇算起,共有408位。秦朝2位,汉朝31位,三国11位,晋朝16位,五代十六国78位,南北
反清复明为什么没有成功?因为南明没有宋高宗 反清是一回事,复明是另一回事。主动出击潼关、洛阳,其实是为了防御性的,为了消除明军对关中的威胁。而且,之前从洛阳一路到北京,都很顺利,李自成以为吴三桂没有胆量和他正面缸。这么大好的形势,明朝就是没有一个像宋高宗这样血统合法性毫无疑问的核心。而南明比南宋差的地方,就是差一个宋高宗一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