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桓公

大义灭亲这个成语故事中的主人公是谁?

大义灭亲的意思是:指为了维护正义,对犯罪的亲属不徇私情。卫桓公继位后,因州吁骄横奢侈,便罢免其职务,州吁于是出国逃亡。同年九月,卫国大臣石碏联合陈国国君陈桓公杀死州吁,拥立卫桓公之弟公子晋继位,是为卫宣公。>关于大义灭亲的历史典故春秋时期,卫国的州吁杀死哥哥卫桓公,自立为国君。州吁和石厚备了许多礼物,却被陈桓公扣留了。史官认为石碏杀了儿子是“大义灭亲”。

众叛亲离成语故事_成语“众叛亲离”的典故出处和主人公是谁?

【成语】众叛亲离 【拼音】zhòngpànqīnlí 【解释】叛:背叛;离:离开。众人反对,亲人背离。形容完全孤立。 【成语故事】 春秋时,卫国第十三代君主卫桓公有两个兄弟,一个是公子晋,一个是公子州吁。州吁有些武艺,喜欢打仗。他见哥哥桓公是个老实人...

乱臣贼子成语故事_成语“乱臣贼子”的典故出处和主人公是谁?

乱臣贼子成语故事_成语“乱臣贼子”的典故出处和主人公是谁?  【出处】《史记·卫康叔世家》:州吁新立,好兵,杀桓公,卫人皆不爱。石碏乃因桓公母家于陈,详为善州吁。至郑郊,石碏与陈侯共谋,使右宰丑进食,因杀州吁于濮,而迎桓公弟晋于邢而立之,是为宣公。  春秋时候,郑庄公和...

州吁之乱

>忠君爱国的石碏对于弑...卫桓公的州吁、石厚已经恨之入骨,但他清楚地知道,州吁一党势大,不可力敌,只能智取。州吁信以为真,立刻备了一份大礼,让石厚陪他出访陈国。>接到陈桓公的通知,石碏召集卫国百官,商量给州吁、石厚定罪。众大夫一致认定州吁大逆弑君,罪在不赦,理当处死。>此后,石碏拥立公子晋为国君,是为卫宣公,州吁之乱至此平定。

东周列国故事之乱臣贼子

原来卫桓公有两个兄弟,一个就是公子晋,一个叫州吁。可是卫国的人都说国君是给州吁和石厚害死的。要是国内的老百姓和国外的诸侯不服,君位就怕保不住。州吁想约会陈国和蔡国共同出兵。事情正同石厚说的一模一样,宋、鲁、陈、蔡,都按着州吁规定的日子。郑国的大臣急得没有法子。另外三国的将士全都抱着胳膊肘,在旁边看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