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简又文

简又文,,中国历史学家。蒋廷黻简又文以研究太平天国起义著名于世,他早期的研究以实地搜访逸闻、史料、文物并译述西方资料为主。在美国耶鲁大学支持下,简又文综合《全史》和《典制通考》改写成《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史》,该书在英语世界影响较大。简又文另有《洪秀全载记》一篇,编入台湾省“国防研究院”主编的《清史》第八册,系《全史》与《典制通考》两书之摘要。简又文否认太平天国的农民革命性质。

蒋廷黻

蒋廷黻,,中国历史学家,民国时期外交家。姚从吾1935年12月蒋廷黻以非...员的学者身分参加......,任行政院政务处长,从此离开清华大学。后从事外交事务,1945年被任命为中国驻联合国常任代表。1961年11月改任台湾省驻美“大使”,兼“驻联合国代表”。蒋廷黻非常重视中俄、中苏关系与东北问题的研究。蒋廷黻是台湾省“中央研究院”院士。著作还有《近代中国外交史资料辑要》(上、中)、《蒋廷黻选集》,译著有海斯著《族国主义论丛》。

范文澜

范文澜范文澜,中国历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其中《文心雕龙注》一书,征证详核,考据精审,究极微旨,为一时名著。1952年起,重新改写《中国通史简编》一书,至1965年先后出版了远古至隋唐五代部分共4册。和郭沫若、吴玉章、翦伯赞、吕振羽等一道,为繁荣中国历史科学作出了重大贡献,是史学界德高望重的领导者之一。重要论文经...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编为《范文澜历史论文选集》,1979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

马端临

马端临,,中国宋元之际史学家。字贵与,饶州乐平人,南宋末年丞相马廷鸾之子。马廷鸾曾任南宋国史院编修官与实录院检讨官,博学多才,藏书甚富。马端临受父亲的影响,并且接触到很多的资料,约从30岁时开始,用20多年的时间,撰成384卷《文献通考》,为记述中国历代典章制度的重要著作。所载宋制尤详,多为《宋史》各志所未备。《文献通考》为三通之一,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胡三省

胡三省,中国宋元之际史学家。南宋理宗宝祐间进士。应贾似道召,从军至芜湖,屡有建言,贾似道专横不用。自宝祐四年开始专心著述《资治通鉴广注》,得97卷,论10篇。临安失陷后,手稿在流亡新昌途中散失。宋亡后,袁枢重新撰写。元世祖至元二十二年完成《资治通鉴音注》294卷及《释文辩误》(12卷),对《通鉴》作校勘、考证、解释,对《释文》作辩误,并对史事有所评论。注文中多处联系蒙古灭宋事实,发表感慨,寄托民族感情。

王溥

王溥,同名人物,分别指:王溥,北宋宰相,藏书家、史学家。字齐物,宋初并州祁人。明朝洪武末为广东参政。王溥,清朝画师。字云泉,嘉、道时江苏太仓人。官四川大足典史。王溥八路军晋察冀军区游击军司令员。李英儒长篇小说《野火春风斗古城》中“关敬陶”的原型。1908年生于辽宁兴城。1940年在百团大战中壮烈牺牲,时年32岁。

杜佑

杜佑,中国唐代中叶宰相,史学家。唐德宗贞元十九年,杜佑入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历顺宗、宪宗二朝,均以宰相兼度支使、盐铁使。由于他父亲的战功,杜佑18岁时被补为济南府参军。杨炎为了进一步排斥自己的政敌刘晏,又任命杜佑为江淮水陆转运使。781年,杜佑担任度支郎中、和糴使。为了节省开支,杜佑便向德宗皇帝上《省官议》疏,提出节省开支、裁减官吏的意见。杜佑的意见虽有积极意义,但这时杨炎已被革职。

刘知幾

(刘知几)刘知幾,中国唐代史学家,诗人。中宗时官凤阁舍人,暂停史职。后参与纂修《则天皇后实录》,因与纂修大臣武三思不合,请辞史馆职,但不久又三度入馆。因和监史大臣宗楚客等屡相琲牾,不能自行其道,乃私撰《史通》以见志。他一生著述很多,还有《刘氏家乘》、《刘氏谱考》、《睿宗实录》、《刘子玄集》等。所著《史通》20卷,为中国古代第一部史学理论专著,在中国史学史上影响极大。《全唐诗》收录其诗作1首。

李延寿

李延寿是李大师的第四子,深受父亲的影响和家学的熏陶。《五代史志》共十志三十卷,后并入《隋书》刊行,其中的《经籍志》成于李延寿和敬播之手,记录了从古代到隋朝的历代著作。参加重修的共有21人,李延寿是其中之一。李延寿的一生在仕途上是平稳的。李延寿以李耳为祖,意在表明自己为圣贤之后,并且与当代皇帝同出一祖。像那个时代的多数史家一样,李延寿之所以走上治史道路,是与家学渊源分不开的。

范晔

范晔墓位于河南省淅川县老县城南35千米埠口街的东侧,共有9座墓冢,被称为“范氏九冢”。范泰有五子二女,前三者为范晔之兄,后三者一弟二妹。11月,文帝命檀道济北伐魏,范晔惧征战之苦,称脚疾不便行军,文帝不许,令他做后勤,使由水道负责运送部队、军械。范晔被处决时,其子范蔼、范遥、范叔蒌同时遇害。《志》的部分原计划是要写的,由于范晔的罹难而过早去世,未能全部完成以致失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