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书 《梁书》有二十六卷卷末论赞称“陈吏部尚书姚察曰”。梁代谢昊又有《梁书》四十九卷,陈代何之元和隋代刘璠各成《梁典》三十卷。如梁朝五十多年历史,梁武帝统治了四十多年,《梁书》六卷帝纪中以三卷纪梁武帝,这对全面记述梁朝史事是很重要的。书中有26卷梁朝前期人物列传的卷末论赞称“陈吏部尚书姚察曰”云云,可以推想,这一部分是姚察的原稿。姚思廉受唐太宗诏撰《梁书》时,已年过七旬。
北史 于是发奋成就《南史》与《北史》。自有南北二史之后,《宋书》、《南齐书》、《魏书》、《梁书》、《陈书》、《北齐书》、《周书》、《隋书》被称为八书,史称“二史八书”。《南史》、《北史》主要取材于宋、齐、梁、陈、魏、齐、周、隋八书。《南史》、《北史》重视国家统一的历史思想。如魏收在北齐文宣帝高洋时撰《魏书》,凡事涉高洋父亲高欢在东魏所作所为时,多曲为回护;《北史》对此大多据实直书,予以改正。
晋书 《晋书》体例结构合理,资料采集宏富,对后世正史多有影响。为区别诸家晋史,书成之后称《新晋书》,玄宗开元初年整理图书时,不再用“新”字。唐太宗在修晋书诏中对各家史著逐一进行了批评。众人撰写《晋书》,从受命到成书,仅历时两三年。与《晋书》的巨大成就相比,这当然是白璧微疵,瑕不掩瑜。编写过程唐太宗重视修史,中国自唐代开始设馆修史,《晋书》是其中的第一部。
后汉书 《后汉书》,为纪传体断代史著作,为二十四史之一。有了前人的成就,范晔便参考各家内容,融会贯通,写成《后汉书》。《后汉书》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后汉书》阅读:gt;gt;gt;后汉书·目录目录写作背景范晔生活于东晋、刘宋两朝。范晔修《后汉书》。据清人王先谦统计,范书之前共有18家后汉史书。
晏子春秋 《晏子春秋》经过刘向整理,共内、外8篇,215章。《晏子春秋·内篇谏上第一》:一次,齐景公举行酒宴,对大臣们说不要拘束君臣礼节。论语《晏子春秋·内篇谏下第二》:齐景公修筑了观赏台,完工后又想造钟。《晏子春秋·内篇谏下第二》:一次,景公命令士兵抟土制砖,正当寒冬腊月,天气寒冷。《晏子春秋·内篇谏下第二》:齐景公出外打猎,上山时遇到了老虎,下到沼泽里看见了蛇,认为不吉祥,回去后告诉了晏子。
章太炎 (章炳麟)章太炎,中国民主革命思想家,学者。又名绛,字枚叔,号太炎。戊戌政变后,章太炎遭通缉,避地台湾省,任《台北日报》记者。清统治者和上海租界的工部局相勾结,查封《苏报》,逮捕章太炎,判其监禁3年。1910年他和陶成章在东京重组光复会,并担任会长,从此和同盟会脱离关系。刺...宋教仁的案件发生后,宣布辞职,参与筹划讨袁。章太炎著述甚丰,被尊为经学大师,著作辑为《章太炎全集》。
蔡元培 长子蔡光普为钱庄经理,也就是蔡元培的父亲。蔡光普,字耀山,对人十分厚爱,与周氏结婚,育有七个孩子,蔡元培排行第四。蔡元培6岁入读私塾。1883年,17岁的蔡元培考取秀才后。蔡元培的教育思想体系,是以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为急务,以道德教育为中心,以世界观教育为终极目的,以美育为桥梁。1884年,18岁的蔡元培设馆教书。赴任前,蔡元培的众多友人认为北大校方...,如赴任有碍名望。蔡元培慨然领命。
徐松 徐松,中国清代地理学家。由翰林督学湖南,因事遣戍伊犁,赦还,官至礼部郎中、陕西榆林知府。在翰林院时,入《全唐文》馆,任提调兼总纂官。西域水道,章学诚向无专书,遣戍伊犁期间,遍游天山南北,详记山川曲折,博稽载籍案牍,成《西域水道记》,并附之以图,对研究新疆及其附近地区历史地理情况极富参考价值。又撰《新疆事略》,于城垣建置、关隘险要、满汉驻防、钱粮兵籍,言之甚详。后人集其遗文为《徐星伯先生小集》。
章学诚 章学诚像章学诚,清代史学家、文学理论家。章学诚主张“学为实事,而非为空言”,其见解“颇乖人好恶”,生前没没无闻,穷困潦倒。仓修良称章为“浙东学派”的“殿军”。章学诚长相丑陋,脸上有斑点、耳背,多少有点自卑,使他的言论极具攻击性。例如汪中曾批评礼教对女性的约束,章学诚便说汪中“黑白不分”。章学诚还批评袁枚“好色”,专收女弟子。钱基博对章学诚推崇备至,著《文史通义解题及其读法》,以发扬章学。
魏源 魏源,中国晚清思想家。嘉道之时,清朝已入衰世,魏源以天下为己任,讲求经世之学,力图以此谋求国富民强,从而成为晚清学术的开风气者。道光初年,魏源曾先后任江苏布政使、巡抚幕僚,主持《皇朝经世文编》纂辑事宜,对海运、水利诸政多所建言。道光二十五年,魏源得中进士。有经学、史学、文学、佛学著作多种存世,1976年,中华书局集魏源诗文杂著合为《魏源集》刊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