瑷珲 瑷珲,中国清代东北边疆重镇之一。1858年后始出现“瑷珲”字样。康熙二十二年,康熙帝命萨布素在瑷珲建城,置黑龙江将军。二十四年,清...鉴于旧瑷珲僻处江东,联系不便,迁黑龙江将军驻地于下游右岸达斡尔族托尔加寨旧址。咸丰八年《瑷珲条约》签订后,宁古塔因该城位于江东六十四屯地区内,仍归清朝管辖。黑龙江将军驻地迁此后,重修新城,仍名瑷珲。《瑷珲条约》即在此签订。光绪二十六年沙俄侵略军攻克瑷珲,纵火焚城。
宁古塔 宁古塔,中国清代统治东北边疆地区的重镇。满语数之六为宁古,个为塔,相传清皇族先祖兄弟6人曾居此地,故名。康熙五年迁建新城于今黑龙江省宁安县城地。其地原为渤海故壤、上京龙泉府故址,距今县城35千米。康熙元年,更昂邦章京为镇守宁古塔等处将军。光绪二十九年设绥芬厅于宁古塔,与副都统同城治理军政事务。宣统元年,绥芬厅升为府,迁驻三岔口,1910年此地改置宁安府。今为黑龙江省宁安县治所在地。
赫图阿拉 赫图阿拉,中国满族后金政权都城。又称兴京、黑图阿拉、赫图阿喇或黑秃阿喇,满语“横岗”之意。故址在今辽宁省新宾县。明万历三十一年,努尔哈赤始建城堡于此。内城周2千米,努尔哈赤及其亲族居住。外城周4.5千米,居住精悍部卒。四十四年,努尔哈赤即汗位,柳条边建国号为金,建元天命,定都于此。天命六年,始迁都至辽阳。天聪八年,尊为兴京。今仅内、外城城墙有部分残存,城门遗迹尚清晰可辨,其余建筑已荡然无存。
面相学经典诗赋之前贤神相_看相大全 面相学经典诗赋之前贤神相揣近令之形,思往右之相参考,负之元机得吕祖之秘诀。欧阳公耳白过脸,享朝野之名,前贤既有名微名世,马德无相,欲求,所以宜鉴于斯。又相李乔云,睡后气促耳,出名平息,此大贵也。项羽,勾践长颈鸟啄,虽有重瞳共相不知舜帝温粹,故亡国丧身。欧阳公少时有相士目之。宋郊入试相者见之,未许登第,归宿处时大雨。
相法与肖像画在面相中的应用_看相大全 相法与肖像画在面相中的应用肖像画以真人作为描绘对象,又叫...、写照或传神。相术认定相貌同人的命运具有对应关系。南朝学者陶弘景认为相貌是命运与吉凶的标志;刘孝标认为二者如同声与响互为因果。"人相与五行也有着对应关系。这种方形脸庞,正是历代造像和画像的理想脸形,在人相八格中称为“国字形”。这种大不相同的肖像画,意味着二者分别受制于不同的人相学。
和林 1235年,窝阔台合罕命汉族工匠于鄂尔浑河岸建筑都城,命名为哈剌和林。由于蒙古国的强盛,和林成为当时世界著名城市之一,各国国王、使臣、教士、商人来访者甚多。中统元年,忽必烈在开平城即位,兴庆府其幼弟阿里不哥则据和林地区自立为大汗。大德十一年,设立和林等处行中书省统辖北边诸地,并置和林路,为行省治所。明洪武三年,元顺帝死,太子爱猷识理达腊继位,退据和林,仍用元国号,史称北元。15世纪初期,和林城逐渐荒芜。
兴庆府 兴庆府,中国西夏王朝都城。西夏奠基者李继迁夺取宋灵州后,改灵州为西平府,作为统治中心。子李德明继位后,认为西平府地居四塞之地,不如怀远形势有利。李德明子李元昊继位后,1033年又广建宫城,高昌升兴州为兴庆府。13世纪初,蒙古兵进攻西夏,退兵后,桓宗纯佑修复被破坏的城堡,大赦境内,改兴庆府为中兴府。此后的10余年间,蒙古又接连围逼中兴府。1227年,末帝睍出降,中兴府也遭到毁灭性的破坏。
车师 汉武帝初通西域,车师常替匈奴当耳目,并攻劫汉使。汉遣侍郎郑吉屯田渠犁,立军宿为车师王,迁其一部分国人于渠犁。自此车师分为前、后部。莎车王莽时,由于西域都护和戊己校尉处理失当,车师前、后部王屡遭...害,遂叛附匈奴。元帝初元元年(前48),又屯田于车师前部国都附近。王莽时,车师前、后部叛附匈奴。后车师兼并邻近小国,仅余东且弥、卑陆、蒲类、移支,与前、后部共称车师六国。
莎车 莎车,西域古国名。王莽时,西域大乱,南北两道诸国都臣属于匈奴,唯莎车王延仍臣属于汉。东汉初,康率旁国拒匈奴,保卫汉代故都护吏士家属千余口,被拜为汉莎车建功怀德王、西域大都尉。明帝永平四年,于阗王广德攻破莎车,擒贤...之。章帝时,班超在西域,莎车复与龟兹连兵攻超。章和元年,超大破莎车,莎车遂降。安帝时,西域又乱,莎车先属于阗,后附疏勒。顺帝永建二年,班勇复平西域,莎车遣使贡献。
鄯善 鄯善,西域城郭国,属都护。东汉光武帝建武十四年,鄯善王安遣使入朝贡献。安乃再次上书请置都护,光武帝仍不允,鄯善只好向匈奴称臣。后来鄯善兼并了小宛、精绝、且末等小国,南道诸国唯鄯善、于阗最大。明帝永平十六年,汉遣假司马班超出使鄯善,恰好匈奴使者也来到,鄯善王广不知所从。延光三年,西域长史班勇因鄯善王最先归附,特加赐他以三绶。四年,鄯善出兵助勇击破车师后部,西域遂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