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阿史那贺鲁

阿史那贺鲁,(?贺鲁率执舍地、处木昆、婆鼻3部归属唐朝。正值唐朝发兵讨龟兹王,即以贺鲁为昆丘道行军总管,进军龟兹。龟兹平,唐以贺鲁所属为瑶池都督府,任贺鲁为左骁卫将军、瑶池都督。唐太宗...死,贺鲁渐有反唐之心,谋取西、庭二州。唐派梁建方、契苾何力等率唐兵与回纥兵西进,652年,败贺鲁所属的处月部。唐设置昆陵、蒙池二都护府以统贺鲁之众。

颉利可汗

颉利可汗(汉语拼音:JieliKehan;?原为莫贺咄设,620年继其兄处罗为颉利可汗,复以其后母隋义成公主为妻。适逢国内大雪,羊马冻死,部众饥困,又与其侄始毕可汗之子突利可汗互相交战;加以委信西域诸胡商人,疏远突厥贵族,部下离心,兵力遂弱。颉利至京,太宗赐以田宅,授以右卫大将军,634年死于长安。

启民可汗

启民可汗(汉语拼音:QiminKehan;?突利夜以五骑随隋使长孙晟入塞,又被挟持驰驿入长安,隋立之为意利珍豆启民可汗,于朔州筑大利城以居之。601年,隋以杨素总兵率启民北征,启民遂为东突厥大可汗。603年,铁勒十余部背达头归启民,达头逃吐谷浑不知所终,启民收其余众,并统领东方之奚、霫、室韦等,臣服于隋。609年,启民又朝于东都,是年卒。

阁罗凤

阁罗凤,南诏第五代王,执政期间积极吸收中原汉文化,制定了南诏的政治...制度,统一云南,建立了疆域辽阔的国家,辖境包括今云南全省及四川、贵州的一部分,是南诏国力鼎盛的时期。

吐蕃

佛教也于此时正式传入吐蕃。高宗、武后时期,吐蕃灭吐谷浑,威胁唐之陇右、河西,进而与西突厥余众连兵,争夺唐之安西四镇。安史之乱爆发后,唐兵东调平乱,吐蕃趁虚据有陇右、关西。自松赞干布起,吐蕃赞普9人,历218年。吐蕃社会生产以农、牧业为主。吐蕃时期的碑铭、木简、文书、经卷等,尚有大量保存至今,是研究吐蕃社会、历史的宝贵资料。吐蕃王朝瓦解以后,宋、元及明初史籍仍泛称青藏高原及当地人民为吐蕃或西蕃。

铁勒

柔然汗国衰落,铁勒诸部起兵反抗,但遭到以阿史那土门为首的突厥的邀击,结果5万余落降附突厥。土门建立突厥汗国后,铁勒诸部受其役属,铁勒牧民成为突厥骑兵的重要成分,东西征讨,皆资其用。西突厥泥撅处罗可汗被驱逐后,便入朝并留居于隋,达头之孙被立为射匮可汗,西突厥复振,契苾、薛延陀两部去掉可汗称号,铁勒诸部复受突厥统治。646年,唐灭薛延陀汗国,唐太宗至灵州,接见铁勒诸部的使者。

突厥

581年佗钵死,汗室内讧,导致582年摄图取得汗位和583年东西突厥的对抗,突厥分裂为东、西汗国。阿波投奔达头,达头协助他收集旧部近十万骑,开始与沙钵略互相攻击,突厥正式分裂为东、西汗国。乘隋末唐初的混乱局面,东突厥内部的中央集权得到了强化。连年侵袭唐境,并与吐蕃呼应,为后突厥最盛时期。默啜在位25年,武功虽盛,而兵役严重,突厥部众及所役属的铁勒、回纥等部落不能忍受。

党项

党项,中国古代西北民族。系古羌人的一支,故又称党项羌。契丹6世纪后期开始活动于党项人面具今青海河曲至四川西北一带山谷间。留在故地者役属吐蕃,吐蕃称之为弭药。安史之乱以后,因吐蕃与党项联兵入侵,唐又徙散居在灵、盐、庆州一带的党项部落至银州以北、夏州以东地区。此后居夏州者称平夏部,居庆州者称东山部,居夏州以南者称南山部。蒙元时蒙古人称党项及其所建西夏为唐兀或唐兀惕。

契丹

与奚同为源出鲜卑宇文部的一支,北魏始见契丹族名。现代多数研究者认为今达斡尔族是契丹后裔。另一种观点认为“契丹”的“契”可能与契丹始祖奇首可汗有关;“丹”相当于西域语中的“斯坦”,表示所在地之意。在“段”前冠以“大”字,而称“契丹”。916年,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创建契丹国。是后,契丹附于后突厥。

南诏

南诏自738年皮逻阁统一“六诏”起至902年郑买嗣灭南诏,共165年。南诏国的建立和对云南地区的有效控制,促进了南诏文明的兴起。国号南诏国共有4个国号。南诏是一个由多民族共同组成的地方政权。南诏主管...事务的高级官员称大军将,属于一种荣誉职务,节度使、都督、清平官、曹长均可领有。经济南诏社会经济发展颇不平衡,而以滇池与洱海地区水平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