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策军 伯玉入朝,此军归陕州节度使郭英ㄨ;英ㄨ入朝,神策军遂属鱼朝恩。从此,神策军虽为大将军、统军等官所统,但实为中尉掌握。由于宦官控制了神策军及其他禁军,同时也控制了长安城及整个关中地区,从而造成宦官集团长期专权的局面,它对唐后期的政治和社会有重大影响。至昭宗天复三年,朱温诛...宦官,神策军同时被解散。
六军 六军,中国古代泛指皇帝的禁卫军。北衙禁军最初由随李渊起兵太原的元从军人及其子孙充任,称为“元从禁军”,负责守卫宫城的北门及随同皇帝在苑中游猎,是皇帝最亲近的侍卫军人。至开元二十六年,把万骑从左右羽林军中分出,置为左右龙武军,兵号万骑。于是北衙有了四军。北衙禁军这时才有六军。自此以后,唐代所谓六军即指左右羽林、龙武、神武军。安史之乱后,另有由一支边防军演变而成的禁军——神策军取代了它们的地位。
折冲府 贞观十年军府统称为折冲府,长官为折冲都尉,其副为果毅都尉。折冲府和地方长官没有统属关系。折冲府储备战马、帐幕和鍪、甲、弩、矟等武器,征行时配给兵士。唐初,折冲府曾经在...组织、教练、指挥各方面起过重大作用。到了唐玄宗统治期间,折冲府逐渐成为空壳,番上宿卫由于兵员寡弱而无兵可交。天宝八载,诏停折冲府上下鱼书,标志着府兵制的彻底破坏。以后,折冲府只有兵额,却没有军士、武器、马匹。
南衙北司 南衙北司,中国唐代以宰相为首的...机构称为南衙,由宦官掌握的各种机构称为北司。南、北本是由于这些机构在宫城和皇城中的位置而得名。宦官的机构内侍省本在宫城的西南角,但宦官出入宫掖,常在宫城北部。斗争的结果是朱温引兵入关,打败李茂贞,尽诛宦官,结束了南衙北司之争。可是胜利者并不是崔胤等人,他们后来也被朱温诛...,可说是南衙与北司势力同归于尽。
北府兵 东晋称京口为“北府”,所以称这支军队为北府兵。八年,在淝水之战中,谢玄、刘牢之率领的北府兵发挥主力军的作用。此后,北府兵乘胜北伐,先后收复今河南、山东境内黄河以南大片土地,还一度打到黄河以北的邺城。谢玄从此失去对北府兵的领导权。此后,谯王司马恬、外戚王恭相继任青、兖二州刺史,统领北府兵。刘裕等人虽都是北府兵将领出身,但此后他们的军队已不是原来意义上的北府兵了。
西域都护 西域都护,中国汉代西域最高军政长官。西汉时,都护为加于其他官号上的职称,多以骑都尉领其职,秩比二千石;东汉时为单任官职。至新莽末年,西域乱,都护李崇没于龟兹,遂罢都护。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十一年,西域18国请复置都护,光武帝不许。和帝永元三年,将兵长史班超平定西域,遂以班超为都护,驻龟兹境它乾城。安帝永初元年,西域乱,征禧还,自此不复置都护。至延光二年,以班勇为西域长史,复平西域,遂以长史行都护之职。
仆射 仆射,中国魏晋南北朝至宋尚书省的长官。尚书仆射为尚书令之副。尚书令阙,则左右仆射为省主。于是尚书左仆射成为朝廷首相。从此仆射就排除于宰相行列之外。于是仆射成为虚职,不但不是宰相,连尚书省本省事务也不过问。南宋孝宗乾道八年改左右仆射为左右丞相,此后不再有仆射之名。
执金吾 王莽时改名奋武,东汉时复称执金吾。西汉时执金吾担负京城内的巡察、禁暴、督奸等任务,和守卫于宫禁之内的卫尉相为表里。主管武器及典司刑狱,也是执金吾的一项职责。东汉时执金吾属官只保留一武库,其余悉被减省,其职务主要是典司禁军和保卫京城、宫城的安全。执金吾每月要绕宫巡察3次,以预防和制止宫外水火之灾和其他非常事故。有时皇帝出行,执金吾率领缇骑、步卒组成仪仗和警卫。汉代执金吾有时也被委派为将帅而领兵远征。
大鸿胪 新莽改为典乐,东汉时复称大鸿胪。诸侯王进京朝见皇帝,大鸿胪典掌礼仪;诸侯王死亡,大鸿胪遣使吊唁,并草制诔策和谥号。臣属于汉的少数族君长,在接受汉的封号或朝见皇帝时,以及外国使臣来贡献等,属于礼仪方面的事务,都由大鸿胪承办。大鸿胪秩为中二千石,有丞。魏晋至明清,大鸿胪职掌屡有变化。魏晋及北魏,大鸿胪在掌一般殿廷礼仪的同时,仅负责夺爵削地事务,其余权力分归尚书省吏部、礼部、刑部。
太仆 皇帝出行,太仆总管车驾,亲自为皇帝御车。太仆因与皇帝关系密切而成为亲近之臣。西汉时刘舍、陈万年皆由太仆升为御史大夫,公孙贺由太仆升为丞相。东汉时太仆多选素负声望或有功的大臣充任,甚至有时由司空、尚书令转任为太仆,足见其名位之重。东汉时太仆之下保留车府、未央以主管皇帝车马,其余诸厩和西北六郡的牧师官皆省去。西汉时少府所属的考工,东汉时移归太仆,其职务是...弓弩刀甲等兵器,还主织绶及诸杂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