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兴会 11月4日,他以过生日为名,约集宋教仁、刘揆一、章士钊、周震鳞、胡瑛、徐佛苏等举行秘密会议,议决建立华兴会。1904年2月15日,借除夕宴聚为掩护,召开华兴会成立大会。九月初,华兴会起义计划泄露,湖南官厅即着手戒备。在同盟会筹备期间和成立以后,华兴会员绝大多数先后加盟入会,不少人成为同盟会的领导骨干。华兴会推举黄兴为主帅,刘揆一、马福益为正副总指挥。24日,清兵出动搜查华兴会机关,游德胜、萧贵生被捕。
苏报案 《苏报》案,中国清末反清政治事件。《苏报》于光绪二十二年在上海创刊。1903年5月27日,章士钊任《苏报》主笔,于6月11日起实行“大改良”,连续刊出《康有为》、《哀哉无国之民》、《客民篇》、《论中国当道者皆革命党》等倾向革命的文章。次日,清...与上海租界当局勾结,逮捕章太炎;7月1日,邹容出于义愤自动投案,《苏报》案发生。7月7日《苏报》被封。
辛亥革命 因以干支纪年为辛亥年,故名。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响力推动了近代...变革。此后孙中山的革命活动,一直得到华侨的有力支持。促使知识阶层进一步革命化的是拒俄事件。辩论结果,革命派占据上风,改良派的政治影响大为衰落。在进行论战的同时,革命派积极发动了多次武装起义。
广学会 广学会,中国清末英、美基督教(新教牘传教士在华组成的出版机构。由1884年设立的同文书会改组,1887年成立于上海。“以西国之学广中国之学,以西国之新学广中国之旧学”相标榜。但它“愿华人明西方之理,南学会不愿华人仿西方之制”,实际上企图变中国为西方帝国主义的附庸。太平洋战争爆发时,广学会迁往成都。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广学会的外国人撤离中国。
清流派 清流派,中国清末光绪年间统治阶级内部的一个政治派别。同文馆清流派曾繁衍为前后两代。前清流多北方人,称北派;后清流多南方人,称南派。前清流除要求改革弊政外,尤主张坚决抵抗外国侵略。从80年代末到1894年中日战争前夕,一部分坚决主张抵抗日本侵略并反对当时弊政的言官和名士,纷纷投靠户部尚书翁同龢门下,形成后清流派。中日甲午战争后期,随着帝党的失败,清流派人物或遭革职,或离京南下,不久便不复存在。
同文馆 同文馆,中国清末第一所官办外语专门学校。全称京师同文馆。总税务司英国人赫德任监察官,实际操纵馆务。先后在馆任职的外籍教习有包尔腾、傅兰雅、欧礼斐、马士等。同文馆初设英文馆,1863~1897年先后增设法文、俄文、算学、化学、布(德)文、天文、格致、东(日)文等馆。此外还设有化学实验室、博物馆、天文台等。1902年1月,并入京师大学堂,改名京师译学馆,并于次年开学,仍为外国语言文学专门学校。
中日甲午战争 光绪二十年干支为甲午,史称甲午战争。甲午战争,国际通称第一次中日战争,丰岛战役是战争爆发的标志。清朝将李昰应逮捕,囚禁于中国保定,1885年获释。东学党乱兵闻中日军队已至,不战而溃。中法战争7月25日拂晓,两舰离牙山返航。战争过程甲午战争始于1894年7月25日的丰岛海战,至8月1日清朝...对日宣战和日本明治天皇发布宣战诏书,1895年4月17日以签署《马关条约》而告结束。
中法战争 中法战争,1883年12月至1885年4月,由于法国侵略越南并进而侵略中国而引起的一次战争。法国将战火扩大到中国东南沿海法国派巴德诺与曾国荃进行谈判的同时,再次挑起战争。中法外交关系正式破裂。镇南关大捷中法之间的陆上战争仍在中越边境和越南境内激烈进行。法军战败的消息传至巴黎后,导致茹费理内阁倒台。中法战争至此停止。由于清统治者的懦弱、妥协,中国在这次反侵略战争中的胜利成果被葬送。
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是清朝统治阶级内部中央和地方一部分当权的官僚在严重的“内忧外患”形势下所采取的“自强”措施。当时主张办洋务的一批贵族和官僚,被称为洋务派。发展工业洋务运动兴起之初,其直接目的是镇压人民反抗,因此,一开始就以购买洋枪洋炮和创办新式...工业为主要任务。培养人才与工业企业和新式海军等事业的需要相适应,在洋务运动期间还培养了一批新式人才。然而,洋务运动的指导方针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淮军 淮军成立时有6,500人。李鸿章以淮军势力为基础,掌握了国家外交、...和经济大权,成为晚清政局中的重要人物。但淮军并未改变勇营旧制,因而体制本身存在种种矛盾和弊端,例如,营以上指挥困难,统领与统领之间各不相下。淮军延聘西洋军官仅用于平时教练,战时调度仍由将弁。袁世凯的新式陆军产生后,淮军即失去了国防军的地位,变为次要的巡防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