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隆兴和议

《隆兴和议》,中国宋孝宗初年,宋、金之间重订的一次和约。孝宗即位后,改元隆兴,起用张浚为枢密使,主持北伐,却遭到符离之战的失败。隆兴二年,金世宗派大军,突破宋的两淮防线,再次逼近长江。隆兴和议对南宋是一个屈辱的和议。

郾城之战

郾城之战,中国宋、金王朝之间的战役。完颜宗弼见岳家军兵力分散,又探知岳飞只带有少量军队驻于郾城,决定亲率精锐骑兵1.5万人,直插郾城。七月初八,金军在郾城北与岳家军对阵。金军出动重甲骑兵作正面进攻,另以骑兵为左右翼,配合作战。双方从下午激战到天黑,方腊起义金军大败。十日,金兵再犯郾城,岳飞在城北之五里店再败金兵。十四日,张宪率岳家军再战,逐金兵出临颍县界。

王小波、李顺起义

王小波、李顺起义,中国北宋前期的一次农民起义。淳化四年,在永康军青城县爆发了王小波、李顺起义。旁户纷纷参加起义,很快攻克青城县。王小波终因伤重牺牲,其妻弟李顺被推为领袖。起义军在成都建立大蜀政权,李顺为大蜀王,年号应运。十多万起义军撄城拒守,展开激战。王小波、李顺起义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均贫富的口号。

元祐更化

元祐更化,中国宋代以司马光为首的反变法派在元祐年间推翻王安石变法的事件。元丰八年春,宋哲宗即位,其祖母宣仁太后执政。司马光打着以母改子的旗号,反对新法。他把变法的责任都推给王安石,接着新法大部废除,许多旧法一一恢复。列为王安石等人亲党的变法派官员,全被贬黜。司马光及其后继者无视小皇帝,因而愈益激起宋哲宗的不满。宣仁太后一死,复辟旧制的反变法派随之垮台,并受到倍加沉重的打击。

澶渊之盟

澶州亦名澶渊郡,故史称澶渊之盟。宋真宗在寇準一再催促下,登上澶州北城门楼以示督战,宋军士气为之一振。此外,又约定辽帝称宋帝为兄,宋帝称辽帝为弟,宋辽为兄弟之国。盟约缔结后,宋、辽实际正式承认各自据有关南、幽燕之地,形成长期并立的形势,两国之间不再有大的战事,为中原与北部边疆经济文化的交流创造了条件。评价蒋复璁曾说及宋辽澶渊之盟“影响了中国思想界及中国整个历史”。

陈桥兵变

次年元旦,风闻契丹和北汉发兵南下,后周宰相范质等人匆忙派遣赵匡胤统率诸军北上抵御。大军行至陈桥驿,赵匡胤弟匡义和归德军掌书记赵普授意将士把黄袍加在赵匡胤身上,拥立他为皇帝。韩德让影响北宋取代后周的过程中,因赵匡胤注意严肃军纪,一回开封就下令军队各归兵营,开封城中没有发生以往改朝换代时出现的那种烧...抢掠的混乱局面,因而得到原后周大小官吏的支持。这样,北宋在原后周统治区已基本上稳定了局势。

韩德让

韩德让,中国辽圣宗耶律隆绪时大臣。后赐名德昌,又赐姓耶律,名隆运。辽景宗时,韩德让初任东京供奉官,累迁权知南京留守事。四年,景宗死,圣宗嗣位,承天皇太后摄政,韩德让领宿卫事,极受宠任。耶律斜轸死后,韩德让兼北院枢密使。二十二年,从承天皇太后南征,澶渊之盟后,徙封晋王,赐国姓耶律;且出宫籍,改隶横帐季父房,位在亲王之上。

耶律斜轸

耶律斜轸(汉语拼音:YelüXiezhen;?于越耶律曷鲁之孙。乾亨元年,宋太宗统军攻北汉都城太原,奉命援北汉,在白马岭战败。宋军乘胜灭亡北汉,进围辽南京幽都府(今北京)。辽军迎战于高梁河,他与耶律休哥分左右翼夹击,大败宋军。同年,从燕王韩匡嗣等南攻宋,败还。承天皇太后执政,他与辽圣宗互易弓矢鞍马,约以为友,耶律休哥进为北院枢密使。三年,为都统,领兵征女真。十七年,从承天皇太后南下攻宋,死于军中。

耶律休哥

耶律休哥(汉语拼音:YelüXiuge;?景宗乾亨元年,宋太宗赵炅亲征辽,破北院大王耶律奚底、南京统军使萧讨古等所部,围南京幽都府(今北京)。耶律休哥代耶律奚底率五院军驰援,与南院大王耶律斜轸所率六院军分进合击,大败宋军于高梁河。耶律休哥身负三伤,乘轻车逐宋太宗至涿州。任上均戍兵,立更休法,劝农桑,修武备,成效颇著。戍守南边时,能省赋役,恤孤寡,且戒戍兵无事不得犯宋境,以便于军民休息。

承天皇太后

承天皇太后,中国辽景宗皇后,辽圣宗耶律隆绪的生母。姓萧,名燕燕,汉名绰。辽北院枢密使兼北府宰相萧思温女。辽景宗即位,册为皇后。乾亨四年,辽景宗死,辽圣宗立,萧燕燕奉遗诏摄政,号承天皇太后。当时,宗室二百余人拥兵握政,向背难测;辽宋之间随时可能发生战争,人心不安;圣宗年幼,前途可虑。统和时期,辽的国势达到全盛,与她的活动有密切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