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蜀、吴三国,为啥曹操最强大,仅仅因为曹操占了中原吗?不是 白帝城托孤很明显,论实力,蜀汉和孙吴,两者中的任何一个势力都无法单独与曹魏对抗,两者不得不组成联盟,共同抵抗曹魏。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曹魏在三国之中最强大?而曹魏则占据了司隶、徐州、青州、豫州、并州、冀州、幽州、凉州等十二州,此外,曹魏还管辖这西域,设立了西域长史和戊己校尉,用来管理广大的西域地区。而反观孙吴,虽然领土与曹魏不相上下,但是他它所占据的大多都是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
曾国藩(1811--1872) 曾国藩同治三年以湘军破天京,加太子太傅,封一等毅勇侯。与李鸿章创办江南制造局,从容闳之议,选派首批学生留美。论学谓义理、考据、词章缺一不可。他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他从湖南双峰一个偏僻的小山村以一介书生入京赴考,中进士留京师后十年七迁,连升十级,37岁任礼部侍郎,官至二品。
1856年的天京事变之后,清朝为什么用了整整八年时间才平息叛乱? 太平天国是下层人民反抗清朝的人民运动,其历史作用虽然争议较大,但是其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令人钦佩。说到太平天国就不能不提天京事变,天京事变发生于1856年9月份,天京事变之前,形势一片大好,江南大营被攻破,老对手广西提督向荣也死了,形势对太平天国十分有利。天京事变导致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给了对手喘息和发展的时间。至于为什么清廷又用了8年时间,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从下面几个方面说明一下。
王官之战:「 ”崤之战”后唯一由秦穆公亲自挂帅、并最终取胜的战争 《左传》中有关秦晋「”王官之战”的记载如下:「”秦伯伐晋,济河焚舟,取王官,及郊。晋人不出,遂自茅津济,封殽尸而还。”在笔者看来,这一次秦国是铁了心要出兵攻击晋国,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这一战是由秦穆公亲自挂帅出征的。并且他们刚刚渡河,就焚舟宣誓,表明了此战不胜不归的坚决态度。也正因秦军的士气高昂,所以他们接连拿下了王官与郊地。面对秦国如此强烈的求生意志,晋国却选择暂时性地避其锋芒——他们并没有出兵
狂放不羁的晚清学者王闿运,他的至高理想竟然是「 ”帝王之学”? 在晚清湖湘军政人才勃兴的时代大环境里,王闿运因严守母命,既不从政,也不领军,更不做幕僚,他选择以「”民间独立学者”身份,穿梭于稠人广众之中,人生影迹也因此显得落拓不羁,格外别致。王闿运本名王开运。35岁那年,他发现与衡阳县令同名,遂改用今名王闿运。1857年,24岁的王闿运参加湖南乡试,高中湖南第五名举人。试文一时轰动湖南,情景跟他出生那年左宗棠「”一张考卷引发的喧哗”颇为相似。38岁那年,王最后
割地求荣的儿皇帝石敬瑭,心得有多大?(两宋繁华往事73) 这时,契丹皇帝的好儿子,石敬瑭出现了。为了帝位,他大手一挥,把幽云十六州送给了契丹。从此,契丹人的主要活动范围,变成了长城南北。长城内外,皆大辽。自古,草原民族对垒中原王朝。契丹人可以借鉴的主要是祖先鲜卑人。但是,作为一个民族,在融入中原后,很快便彻底消失了。可是,长城以南的大片土地,无数的...,富庶的城市,繁荣的市集,难道都不要了?
为何说古代中国打了两千年的内战? 古代中国的战争史就是一部内战史?国家之间的战争,比拼的还是底蕴和实力。在民族主义泛滥的今天,在民族国家占大多数的今天,很难说清楚的就是中国的历史。中国是当今世界唯一保持着帝国时代版图的国家,尽管中国在近代丢了很多领土。帝国时代不存在民族国家,而中国自古至今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内迁的少数民族百姓,多数处于豪族门阀的控制下,成为了豪族门阀的农奴,遭到沉重的压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