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

她是慈禧最喜爱的儿媳,15岁封皇贵妃,却独守空房30年

提到慈禧,给人印象更多的是尖酸刻薄、顽固不灵,其实,慈禧也有温情的一面,她有一位非常喜爱的儿媳,这名女子选秀时与皇后之位擦肩而过,但却受到慈禧无以复加的喜爱,她就是淑慎皇贵妃。而淑慎皇贵妃便是出自米思翰次子马齐一支,也就是说,她与孝贤皇后属于一家。而且,慈禧还为了富察氏干预儿子同治与皇后阿鲁特氏的夫妻生活,让同治帝远离阿鲁特氏,多去富察氏寝宫走动。

清朝唯一旗人状元,女儿贵为皇后,他却写信让女儿去死,原因凄凉

清朝初年,满汉民族矛盾很深,清廷为了缓冲民族矛盾,在科举选士方面定了一条「”旗不点元”的潜规则,就是说旗人绝不能当状元,殿试的状元一向都是皇帝钦定的,皇帝点状元时刻意避开旗人,这样一来清代的状元绝大部分是...。可是这一规矩在慈禧手下被打破了,也不知道慈禧太后是故意无视这条潜规则,还是忘了这条潜规则,同治三年的殿试慈禧太后竟然钦点了一名旗人当状元,军机处审阅时也比较难办,一方面老祖宗的规矩不好破,

同治皇帝的皇后为何不讨慈禧喜欢?她22岁就薨逝和慈禧有关系吗?

同治皇帝的皇后是阿鲁特氏,历史记载她确实是很早就死掉了,死的时候才22岁,也就是同治皇帝死后没多久。按道理讲,同治皇帝死了,如果同治皇帝有子嗣,他的子嗣继位的话,那么阿鲁特皇后那可就显赫了,她就是皇太后了,可以效法慈禧太后来个垂帘听政了。然而很不幸的是,同治皇帝死的太早了,相传同治是出宫嫖妓得了花柳病,结果19岁就英年早逝了,而且死的时候没有儿子。

她虽16岁就守寡,却是慈禧最喜爱的儿媳,四字封号在清朝更是少

她虽16岁就守寡,却是慈禧最喜爱的儿媳,四字封号在清朝更是少看了这么多的历史剧,也根据文献的记载了解了一下,我们发现古代的女人大多都结婚非常的早,在现代我们是18岁成年,22岁才是法定的结婚年龄,但是在古代,你18岁的时候已经是几个孩子的母亲了。16岁一个花一样的年纪,在过去却是这种遭遇,实在可悲。

慈禧迷恋权力,过多干预皇帝的婚姻,间接导致了儿子同治的早逝

慈禧在晚清的政坛上,无疑是个非常有重量的女子,虽然在古代有重男轻女的传统,也有后宫不得干政的祖制,但这并不妨碍慈禧成为大清的「”掌舵人”。慈禧的成功,跟慈禧强大的权力占有欲有着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通过政变获得权力后,慈禧非常迷恋权力,不肯有任何人来挑战她的权威,包括自己的儿子同治皇帝,在同治皇帝亲政后,慈禧也如同晚年的乾隆一样,不肯放手,却间接导致了儿子同治的早逝。慈禧1861年,年仅26岁的慈

慈禧之子同治皇帝,其惠陵却是满清帝王陵墓中最孤独的一个

同治是咸丰帝的长子,生母就是臭名昭著的慈禧太后。同治帝六岁即位,在位13年,十九岁去世。他去世后,葬入东陵的惠陵。这是一座孤独的陵寝,无论墓主人还是陵墓本身,体现出最明显的一个特征就是孤独。惠陵的风水,已经不是东陵的主脉风水了,而是一个分支。

光绪当了皇帝,为什么他亲爹醇亲王痛哭流涕,觉得大难临头?

但有人却不这么看,当他知道自己儿子是未来的皇帝时,是个什么反应?他惊恐无比,害怕得放声大哭乃至晕厥!这就很奇怪了,多少宗室做梦都不敢想的好事儿,搁你这怎么还一副大难临头、末日降临的表现,甚至还痛哭晕厥呢。同治十三年,帝国年轻的皇帝载淳患天花不治而亡。由于皇帝年轻未有子嗣,悲痛的慈禧太后召集亲王大臣一起讨论皇位继承人选,经过一番讨论后,大家一致决定由醇亲王奕譞的儿子载湉来继承大统。

史话清穆宗同治铸币:「 ”祺祥”中国货币史上最短寿的年号钱

接到改元消息,京局及部分省局曾一度开铸祺祥通宝和祺祥重宝当十钱。9月中旬,奕诉赴热河奔丧,30日与慈禧和慈安密谋发动宫廷政变。而以两后"一同治政"为名,改年号为"同治",在全国鼓铸同治年号钱。祺祥钱因是预铸年号钱,在历史上有如昙花一现,一共只有六十多天时间,棋祥钱币铸成后未及在全国颁布使用便遭销毁,成为我国货币史上寿命最短的一种年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