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桂

四川保宁之战:吴三桂差一点兵败被俘,却为何能够反败为胜?

清军势如破竹,迅速占领了四川的大片地区。至于城内的守军,目测不少于3万人,以吴三桂的部队为主。双方激战数日,难解难分。孙可望吴三桂的意外发现就是,进攻方的部队良莠不齐,尤其是张先璧的8000明军,其战斗力最为差劲。当然,清军也损失惨重,尤其是吴三桂的部队损失超过了一半。据说,吴三桂在反败为胜以后,长长地呼出了一口气。吴三桂率部进入川北,被刘文秀包围于保宁城,差点兵败被俘。

吴三桂为自己留下的军火储备,却在多年后救了太平军一命

说到这两场运动的主要人物吴三桂和洪秀全,他们虽然隔了大约一百年两人没有什么交集,但是吴三桂却在洪秀全的太平军危难之时间接的提供了极大的帮助。本来当初吴三桂为了反叛清朝就做了相当大的准备,军火的质量自然不在话下,加上在清朝腐朽统治下朝廷不得民心,太平军一鼓作气很快在湖南占据了一片天,还没等清军反应过来,太平军便势如破竹一路南下到金陵安了家。

剃发令造成了什么恶劣影响?如果没有它,大清不会这么惨

大清是什么时候下达「”剃发令”的?其实早在他们刚进北京城的时候,多尔衮就下达了相关命令。各处城堡着遣人持檄招抚,檄文到日,剃发归顺者地方官各升一级,军民免其迁徙。——《清太宗实录》·卷五但过了不到一个月,「”剃发令”就被取消了。自兹以后,天下臣民,照旧束发,悉从其便。——《清太宗实录》·卷五在大清攻下南京、苏州和杭州等江南重镇之后,多尔衮又重新推行「”剃发令”,并喊出了极其血腥的口号「”留头不留发

吴三桂在和康熙的较量中,已经占据了 ... 优势,为什么还会失败?

吴三桂起兵到了康熙十二年三月,这一幕再次上演。反清联军的短暂胜利吴三桂起兵后,康熙做出了四道部署。力图将吴三桂封死在云南高原,徐图消灭。吴、耿两军夹击江西,攻占了30多个州县。但是此时的局势,已经朝清军一方翻转了。吴三桂让尚之信出兵时,他以各种理由拒绝了。康熙随即降特旨,赦免了尚之信的罪。吴三桂遣派王屏藩和吴之茂从汉中增援王辅臣,但没用成功。

吴三桂等三藩势力强大,康熙年轻且实力不足,为何敢坚决撤藩?

其实不是敢不敢的问题,而是迫在眉睫,不得不撤藩,清初各地抗争不止,清廷忙于镇压,裁撤常规兵备是甭想了,还得陆续投入新生力量参与剿灭,军费支出比刚入关时还要大,一年的正赋875万两白银,光吴三桂一藩就需要朝廷拨款900多万两,相当于朝廷一年的正赋全交给吴三桂以后,反倒还欠他100万两左右,如果三藩费用加一起的话,清廷所有一切收入的六成以上都给了三藩,清廷自己还活不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