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国

吴国并不是蛮夷,它之所以能诞生,竟然源于周文王爷爷的私心

吴国也不是南蛮,而是西周的后裔,故事还要从商朝末年开始说起,当时的西周还偏安在西岐,周文王姬昌的爷爷周太王有三个儿子,长子太伯(泰伯)、次子仲雍和小儿子季历,而姬昌是季历的儿子。周武王找到周章,就此仍封于吴。又把周章之弟虞仲封在周北边的夏都故址,就是虞仲,位列诸侯。周章死后,传了十四代,到了寿梦继位后吴国方始日益强大,自称为王。吴王阖闾即位以后启用人才,发展生产,开始参与争霸,吴越争霸拉开了帷幕。

春秋战国时期,秦、楚、吴、越,晋、齐、宋、燕是怎样疯狂扩张的

春秋战国,乱世纷争,除了像战国中后期的卫国,周围皆是强邻,不敢扩张外,其他国家都在搞扩张,秦、楚、吴、越是这样的,晋、齐、宋、燕亦如此,没有哪一个大国安分守己的。战国中后期,楚国灭了越国,领土更是大大增加,将大部分的长江流域纳入管辖范围。最强盛的时候,国土面积仅次于楚国、秦国,可在七雄中排第三。

与孔子齐名,死活不做君王,他周游春秋诸国,三让天下引发血案

兄诸樊欲让之,又辞。诸樊死,其兄余祭立。夷昧死,将授之国而避不受。公子光使专诸刺...僚而自立,即阖闾。在自己哥哥当吴王的这些年,季札也没闲着,他开始周游诸侯国,一方面世界那么大,他想去看看,尤其是是想去中原诸侯国学习礼乐,另外一方面也是躲避哥哥的让位。

《卧薪尝胆》原文、译文及历史典故

越王勾践兵败吴王夫差后,假装投降,在吴国饱受屈辱,每天尝苦胆以提醒自己不忘亡国之耻,终博得吴王信任,被放回越国,勾践回国后励精图治,终究越打败了吴国。

三国志11沙盘演示吴蜀平分天下协议,哪边更占便宜

纵观整个三国时期,自始自终都是「”北强南弱”的大格局。无论是董卓入关控制长安洛阳,还是曹老板一统华北,最后到司马家三分归晋,整个帝国的力量中心一直在北方。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谁控制了北方,谁就能执天下牛耳!因为在当时,中国70%的人口和有效耕地主要都集中在北方。在任何时代,人口和领土都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最最核心的指标。所以支配北方就是实力,就是资本,就是王道!北方比南方到底强大多少?处于鼎盛时期的刘

春秋时期,为什么楚国和吴国是头号对手

中央之国的形成[第55节]作者:温骏轩长篇连载,每周更新对于兴盛于江东平原核心地区的吴国来说,它所受到的地缘压力要较那些中原诸侯少的多。首先对于沿海的诸侯国来说,东面的海洋是暂时可以忽略的。其实在东面那个岛国开始窥伺大陆之前,历代王朝基本都只会考虑来自西、北方向的威胁。就春秋时期而言,能够得海防之利的并不仅仅是吴国,北方的齐国也海洋的受益者。

能不能严肃点?打仗不是请客吃饭,看春秋时期的战争到底有多奇葩

「”打仗不是请客吃饭”,不是绘画绣花”在人们的印象中,战争是残酷的,是非人道的。因为一旦战争爆发,除了劳民伤财外,生灵也将面临着涂炭。战争开始后,自然会有些人牺牲,会有些人家破人亡、流离失所。因此,不管是在古代还是现代,能和平解决的问题自然不会用战争去解决,能不打仗就尽量不打。比如在二战时期,全球被卷入到战争的人数高达20多亿人,约有超过9000多万的军民伤亡,经济损失高达5万多亿美元,由此可见战

阖闾、伍子胥、孙武的超级组合,竟然被秦军轻松击败,原因何在?

阖闾公元前506年,吴王阖闾亲自率领吴军,联合唐、蔡两个诸侯国的军队,一起伐楚,从淮水流域一路向前,西攻到汉水,五战五胜,攻克楚国都城郢都,迫使楚昭王出逃,楚国行将灭亡。随后,楚国忠臣申包胥入秦乞师,在秦廷哭了七天七夜,感动了秦哀公,决定出兵助楚复国,与吴军在楚国决战。吴人获射于柏举,其子帅奔徒以从子西,败吴师于军祥。吴师败楚师于雍澨,秦师又败吴师。

阖闾向逃犯请教富国强兵之策,答曰想称霸,按风水修建苏州城

吴王阖闾能够称霸诸侯,主要靠两个人,一个是伍子胥,一个是孙武,尤其是伍子胥,对于吴王阖闾来说更加的重要,因为没有伍子胥,阖闾是根本当不上吴王的。伍子胥治国能力是非常强的,不然也不会被霸王阖闾看中,没想到伍子胥在风水方面也是大师,当时吴国的首都就是现在的苏州,所以伍子胥根据吴国的强敌来设计苏州城,或许伍子胥是最早的苏州城的设计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