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书

旧五代史

原名《梁唐晋汉周书》,概称《五代史》。后人为区别于欧阳修的《新五代史》,便习称《旧五代史》。后欧阳修五代史记出,称为新五代史,薛史则称为旧五代史。《旧五代史》按五代断代为书,梁书、唐书、晋书、汉书、周书各十余卷至五十卷不等。因此这部书虽名为五代史,实为当时整个五代十国时期各民族的一部断代史。现存的旧五代史一般刊本及石印本都是根据殿本翻印的。商务印书馆百衲本二十四史中的旧五代史,就是根据刘本影印的。

周书

北周诏令文书多仿先秦文体,《周书》如实照录。唐高祖采纳其意见,但数年未能成书。唐太宗复令修撰五朝史,周史由令狐德棻及秘书郎岑文本、殿中侍御史崔仁师等承担。北齐书《周书》共五十卷,本纪八卷、列传四十二卷,而史论多出于岑文本之手。《周书》文笔简洁爽劲,清代史家赵翼说它“叙事繁简得宜,文笔亦极简劲”。

北史

于是发奋成就《南史》与《北史》。自有南北二史之后,《宋书》、《南齐书》、《魏书》、《梁书》、《陈书》、《北齐书》、《周书》、《隋书》被称为八书,史称“二史八书”。《南史》、《北史》主要取材于宋、齐、梁、陈、魏、齐、周、隋八书。《南史》、《北史》重视国家统一的历史思想。如魏收在北齐文宣帝高洋时撰《魏书》,凡事涉高洋父亲高欢在东魏所作所为时,多曲为回护;《北史》对此大多据实直书,予以改正。

逸周书

《逸周书》,中国先秦史籍。本名《周书》,隋唐以后又称《汲冢周书》。今本全书10卷,正文70篇,基本上按所记事之时代早晚编次,历记周文王、周武王、周公、成王、康王、穆王、厉王及景王时事。今人多以为此书是战国人所编。《逸周书》内容庞杂,各篇体例不尽一致,性质亦有不同。

“贼仁多累曰纣”:商纣王的“纣”是谥号吗?从其政治举措来看

商朝末代君主帝辛史称商纣王,与夏朝君主桀并称为桀纣,用以代指暴君,“纣”也在后期被作为暴君的谥号。《吕氏春秋功名》汉高诱注:“贼仁多累曰纣”。“纣”能够被认为是谥法显现前的谥号雏形,因为商纣王的各种凶横无道行径,“纣”这个字后背成为了暴君的代指,被付与恶义,所以将其认定为谥号也有必然的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