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窑

哥窑或是宣和始 支珠支烧说端详

哥窑或是宣和始支珠支烧说端详(编者按:杨先生并非中华博物的会员,但是其对中国古文物的研究非常热心并且形成了自己的观点。)支珠支烧宣和炉以及它在清代的仿品“点釉伪珠”宣和炉于今被某些粗心的师友混为一谈,这实在是一大冤枉。支珠支烧宣和炉就是典型的宋代钵式炉。支珠支烧鉴别更难,支烧支珠被垫并顶入器底釉内后,珠周釉面隆起。故而言此物为仿品为常理所不容,悖于学理而难以自圆其说。

南宋龙泉窑黑胎青瓷及之我见

南宋龙泉窑黑胎青瓷及之我见龙泉窑青瓷以其青翠如玉的釉色闻名于世,目前还未见到宋代以前记载龙泉青瓷的文献。曾有观点认为“南宋龙泉溪口窑黑胎青瓷与南宋杭州郊坛下官窑无论是造型和釉色难分伯仲,最大的区别是郊坛下官窑多数有支钉垫烧,而龙泉溪口窑是没有支钉烧制的”。龙泉这批精美绝伦的黑胎青瓷被否定哥窑后又有仿官窑新说,目前大多数古陶瓷学者都普遍认为龙泉黑胎青瓷是仿南宋郊坛下官窑。

我国著名瓷窑地及特征

我国著名瓷窑地及特征邢窑——唐代胎质细洁、釉色白润。此类器物烧制的时间短,质高物精,目前尚未发现窑址。在临汝南乡等地发现另一种青瓷,釉色较龙泉窑深而带葱绿,胎骨淡灰色,有印花、刻花两种,图案有花卉、水波、鱼及禽鸟。现称“临当窑”。龙泉窑——宋代著名瓷窑。相传南宋有章氏二兄弟在龙泉烧瓷器,兄名生一,所烧者称哥窑、弟名生二,所烧者称弟窑。

风格独特宋哥窑

风格独特宋哥窑宋代哥窑瓷器的造型庄重、古朴典雅,釉色淡雅自然,尤以独特神奇的纹片为装饰而著称。可见至晚自元未起,哥窑已被认定为宋代名窑,而且当作重要收藏对象。由于哥窑窑址至今还未找到确切公认的窑址,因此给它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宋代哥窑瓷器自诞生之后,这种风格独特的瓷器品种盛烧不衰,赓续相继,历代文人雅士为文作诗,赞不绝口。

略谈哥窑

文中明确了哥窑烧造于龙泉的琉田,琉田今名大窑,为龙泉窑的中心产区。这一前一后的两种说法,是明代文献中最典型的关于哥窑的“产地说”。由于此类器物仅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台湾省故宫博物院等有少量收藏,而不见于墓葬出土,故被称为“传世哥窑”,而称龙泉所产为“龙泉哥窑”。一种观点认为,传世哥窑应为文献所述南宋修内司官窑。

古今第一瓷——龙泉青瓷

古今第一瓷——龙泉青瓷龙泉青瓷肇始于南朝,形成于北宋,兴盛于南宋和元,衰落于晚明和清,复兴和中兴于当代,其窑系是我国历史上烧制时间最长,窑场分布最广、产量最大的窑系,可视为中国历代青瓷工艺发展的历史总成,在中国陶瓷史上乃至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兴龙泉青瓷今天,龙泉青瓷不仅得到历史性的复兴,而且正大步走向中兴,目前正在筹建“中国龙泉青瓷城”,建设青瓷文化创意基地。

仿哥窑瓷器的时代特征

仿哥窑瓷器的时代特征仿哥窑始于明代永乐末年。据《皇明纪略》记载:明仁宗当太子时,曾令人成功地仿成哥窑器,但永乐仿哥窑器,至今未能找到传世品。万历时,民窑仿哥窑瓷器精品不多,釉面肥润,开片浅显细碎,有的还饰以青花或褐彩纹饰。民窑仿哥窑盘碗,底有七个酱色支钉,俗称“七星盘”,为雍正及乾隆早期产品。

中国陶瓷

中国先民何时使用了陶器,新石器时代遗址的考古发掘将提供最有力的说明。据目前已知的考古资料,中国的陶器...至少已有8000年以上的历史。红陶中国新石器时代早期的手制陶器大多是泥质或夹砂粗红陶。黑陶主要出现在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及屈家岭文化等遗址。迄今为止的考古资料表明,在中国黄河、长江流域的新石器时代中期已出现白陶。

听,听,那冰裂声

听,听,那冰裂声走进博物馆,不少人会注意到宋代有一种带冰裂纹的瓷器。浙江龙泉县,有章生一、章生二两兄弟,弟兄俩各主一窑。专家们在龙泉县境内进行了大面积的窑址调查和发掘,并未找到专烧哥釉瓷的哥窑,却一致认为:带开片的哥釉瓷就是龙泉窑部分窑场的一种产品。

独具丰姿神采的哥窑鬲式炉

独具丰姿神采的哥窑鬲式炉哥窑列名于宋代五大名窑之中,始见于明初宣德年间《宣德鼎谱》中,称“内库所藏:柴、汝、官、哥、钧、定。”但由于哥窑至今还未找到确切公认窑址的名窑,人们对于哥窑的认识仅限于博物馆稀有的一些传世器物以及历代史籍对于哥窑的记载。其特征可归纳为:黑胎厚釉,紫口铁足,釉面开大小纹片。哥窑釉面开片,这是发生在釉面上的一种自然开裂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