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禄山 因其母改嫁安氏,改名安禄山。安禄山通晓边境若干少数民族语言,初为互市牙郎。安禄山洞悉内情,有轻朝廷之心。同年十一月,安禄山自范阳起兵,以讨杨国忠为名,发动叛乱,攻陷洛阳。年纪到了十多岁,安禄山以与他的哥哥及后父安延偃生活在一起为耻。长大成人后,安禄山通晓六国语言,当了个为买卖人协议物价的牙郎。
史思明 史思明,唐代安史之乱的祸首之一。曾到长安奏事,唐玄宗很赏识他,赐名思明。天宝十五载,思明攻陷常山,执太守颜杲卿。后李光弼、郭子仪军至河北,屡败思明。安禄山被其子安庆绪所...后,思明归守范阳。同年冬,安庆绪败退邺郡,因契丹、同罗等族组成的精兵大部归思明,遂遣使赴范阳征召精兵,并谋除思明。思明遂以所领十三郡及兵八万降唐,安禄山受封为归义王、范阳节度使。
李光弼 李光弼,,唐代将领。至德二载史思明、蔡希德等率众10万进攻北都太原时,北都留守李光弼以不满万人之兵力,大败蔡希德,歼其部众7万,守住了太原。李光弼因兵力悬殊,乃弃洛阳,守河阳,威胁叛军侧翼,使其不敢西进。随后伺机出战,挫败了叛军对河阳三城的进攻,歼敌2万。后复任河南诸道副元帅,出镇临淮,统河南诸道兵反攻叛军,配合仆固怀恩等收复洛阳。广德二年,因受朝廷猜疑,抑郁而死。
刘晏 为此,唐玄宗赏赐了刘晏一制象牙笏和一领黄纹袍。第三件事是刘晏推行“常平法”进行了财政体制改革,建立了经济情报网。由于刘晏从中及时准确地掌握了全国经济和市场动态,并根据这些情报,调剂有无,平抑物价,扶持生产,积极救灾。刘晏救灾为了做到“应民之急”,还在其所辖各州县储粮三百万石,以作备荒之用。刘晏廉洁奉公,提倡名节。刘晏为挽国家之倾危,解人民于倒悬,身体力行,呕心沥血,几十年如一日,孜孜不倦。
牛僧孺 牛僧孺,中国唐代穆宗、文宗时宰相,诗人。贞元二十一年僧孺登进士第。文宗大和三年,僧孺再次入相,德裕出为郑滑节度使。僧孺认为唐与吐蕃结盟,不宜违约开衅。文宗从僧孺议,命德裕撤退驻兵,送还降将。僧孺对维州的决策,反映了他一贯妥协反战的思想。唐武宗即位后,李德裕当权,僧孺被罢为太子少师。僧孺好文学,著有传奇集《玄怪录》等。
张议潮 张议潮,中国唐代后期领导沙州等地人民摆脱吐蕃贵族统治的首领,沙州归义军节度使。大中二年,张议潮率领沙州人民起义,驱逐吐蕃守将,自摄州事。此后议潮修治兵甲,且耕且战。五年正月,议潮所遣告捷的使者到达长安,宣宗任命议潮为沙州防御使。宣宗遂于沙州置归义军,牛僧孺领沙、瓜等11州,以议潮为节度使。八年,议潮入朝长安,诏授司徒、右神武大将军,并赐庄宅。
郑畋 郑畋,中国唐末宰相,唐朝诗人。郑畋招集畿内散兵,顽抗义军。中和元年,郑畋传檄天下,号召四方藩镇合兵围攻长安,为阻遏黄巢义军在关中的发展,竭尽气力。不久,部将李昌言发动兵变,逐郑畋。郑畋被罢为太子少傅,分司东都洛阳。二年,召郑畋至成都主持军务。当权宦官田令孜及其兄剑南西川节度使陈敬瑄与郑畋不协;李昌言又因逐郑畋自代故,也不愿郑畋继续执政,三人合力排郑畋去位,郑畋赴其子彭州刺史任所。
李茂贞 李茂贞,,中国唐末割据凤翔的藩镇。光启元年,李克用率军逼长安,唐僖宗出奔,文通护驾有功,擢武定军节度使,赐姓李,名茂贞,字正臣。僖宗回长安途中,茂贞...凤翔节度使李昌符,代为节度使。李克用表请进击茂贞。次年,茂贞再次攻入长安,昭宗依韩建。三年,茂贞势蹙,被迫...全诲,送出昭宗。茂贞仍用唐年号,开岐王府,置官属。后唐同光元年,李存勖灭后梁,建后唐,茂贞上表称臣。
李克用 李克用,唐末据有太原的强藩。李茂贞中和元年,唐朝召李克用镇压黄巢起义军。克用率沙陀、鞑靼兵作战。唐朝以克用为河东节度使,从此割据一方。二年,唐朝恢复克用官爵。克用一度丧失上述诸州。唐亡前夕,潞州复归克用,但河北邢、洺两州仍为朱温所有。朱温代唐称帝,克用仍用唐天祐年号。子李存勗灭后梁、建后唐时,追尊克用为太祖武皇帝。
王仙芝 三年年底,蕲州刺史裴偓诱降,仙芝动摇,准备降唐,因黄巢及起义群众的坚决反对而未遂。于是王、黄分兵作战,黄巢北去,仙芝仍转战南方。二月在黄梅为曾元裕所破,仙芝战死。唐乾符四年二月,王仙芝一度攻破鄂州。同年冬,唐朝招讨副都监杨复光再次诱降,仙芝遣尚君长﹑蔡温球及楚彦威等赴敌营洽降,中途为唐招讨使宋威所劫持。仙芝降敌之谋再次未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