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

左宗棠

左宗棠,中国晚清军政重臣,湘军统帅之一,洋务派首领。1856年,因接济曾国藩部军饷以夺取被太平军所占武昌之功,命以兵部郎中用。1864年3月攻陷杭州,控制浙江全境。镇压太平天国后,倡议减兵并饷,加给练兵。左宗棠力表异议,指出西北自撤藩篱,则我退寸而寇进尺,尤其招致英、俄渗透。是年5月,奉命督办新疆军务。1885年病故于福州。著有《楚军营制》(附条规),其奏稿、文牍等辑为《左文襄公全集》。

五代

五代,五代十国时期,唐朝灭亡后,中原地区相继出现的5个朝代的合称。即梁、唐、晋、汉、周五个朝代,史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除后梁一个短暂时期以及后唐都洛阳外,后梁大部分时期和其他三代都以开封为首都。五代为期54年,有八姓称帝,共十四君5个朝代都建国于华北地区,疆土则后梁最小,后唐最大。

北魏

史称北魏、拓跋魏、元魏、后魏。北魏前期的统治仍带浓厚的奴隶制色彩,民族压迫严重,社会矛盾尖锐,激起各族反抗。北魏雕塑艺术,集中表现在当时的石窟寺中。改革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在位期间,进行了许多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改革,最重要的是实行均田制和改革鲜卑旧俗、实行汉化政策。为了缓和阶级矛盾,北魏统治者力求限制地方豪强势力,加强中央集权,使鲜卑贵族进一步封建化,并与汉族地主紧密结合,更有效地共同统治各族人民。

后梁

梁晋争霸朱温篡唐后,很多藩镇均不承认后梁,仍用唐年号。后梁建立后发兵8万,打算收复被李克用占据的潞州,但围攻半年不下。柏乡之战梁军主力受损,后梁处于劣势。后梁内乱相继,只有大将杨师厚率军与晋、赵周旋于河北。另一名将符存审与李嗣昭、王建及率领骑兵反攻冲击梁军步兵,后梁惨败,伤亡近3万。后梁启用王彦章为帅,段凝为副帅,调集精兵10万北讨后唐。923年11月19日后唐军达开封城下,开封随即降唐,后梁亡。

后唐

后唐取代了后梁,而其后不久又为后晋所取代。史学家为了区别由李渊所建立的唐朝,因而称之为“后唐”。南方诸国中,仅南汉、吴与后唐抗衡。朱全忠篡唐建立后梁后,李克用仍用唐天祐年号,故晋成为后梁北方最大的威胁。李存勖是为后唐庄宗。一个半月内,各地起兵反叛,后唐大乱。后唐据有今河南、山东、山西、河北、陕西关中、甘肃东部、湖北北部、安徽北部。

后周

郭威自称为周朝虢叔后裔,因此以“周”为国号。史称“后周”,以别于其他以周为国号的政权,又以郭威之姓,别称郭周。柴荣即位时,后周疆域除今山西中部和北部为北汉盘踞外,略同于后汉,与南唐、吴越、南汉、后蜀、南平等国并立。后汉此后柴荣开始对他的后方作战,从955年到958年他三次亲征南唐,迫使南唐取消了他的皇帝称号,几乎将其所有长江以北的地区交割给后周。

张学良

张学良张学良,中华民国时期民主爱国将领,西安事变发动者。人称“少帅”,奉系军阀领袖张作霖长子,“民国四公子”之一。1919年东三省陆军讲武堂毕业后,入奉军助父张作霖争夺北京中央政权。1928年6月,张作霖被炸身亡,继任为东三省保安总司令。目录早年1919年就读于奉天讲武堂,在学堂结识战术教官郭松龄,两人成为忘年之交。1920年后以炮兵科第一名毕业,初任东北军第三混成旅第二团团长,负责保卫张作霖的人身安全,以及奉天的维安。

均田制

均田制与赋役制密切联系。均田令公布后,北魏又制定了新的租调制。均田农户法定的赋役负担,大致与隋同。作用和性质均田令规定的受田数量,指的是应受田的最高限额。一种认为,隋灭陈统一南北后,均田制已推行于江南地区。均田制的实施,和与之相联系的新的租调量较前有所减轻。关于均田制的性质,主要有两种说法:①均田制是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

尚书省

始名尚书台,后称尚书省。由宦官典尚书的制度,受到大臣激烈反对。加之,南朝时中书舍人专任机密,尚书省的实际地位更为下降。西魏时,朝廷尚书省的组织情况不详。大行台的组织略同于尚书省,有仆射、尚书、丞、郎等职。地方州、县亦禀承尚书符令施政,并定期向尚书诸司申报户口、籍账及政绩,故尚书省仍是国家政事总枢纽,是最高行政机构。尚书省因其长官被排除于决策机关之外而成为单纯的执行机构了。元代以后,尚书省遂废除。

御史台

秦及西汉御史属御史大夫府。下有两丞,其一为御史中丞,又称中执法,具体掌握监察权力。西汉末改御史大夫为大司空,不再兼管监察,御史中丞出为台主。东汉因袭,称御史台,直至唐代。御史台的职责最重要的为两项:一是弹劾百官;二是推鞫刑狱。御史监军的权力早在唐玄宗时已被宦官取代。宋沿唐制设御史台,为最高监察机构,兼理重难案件。明初将御史台改称都察院,一直行用至清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