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

翰林院

翰林院,中国唐代开始设立的各种艺能之士供职的机构。开元二十六年,又另建翰林学士院,专供草拟诏制者居住,供职者称翰林学士,本身无秩品。御史台宋沿唐制设学士院,也称翰林学士院,有时亦称翰林院。辽北面官中有翰林院,掌汉文文书及刑狱诸事,长官为翰林学士及翰林学士承旨等。明翰林院掌制诰史册文翰之事。入翰林院者官品虽低,却被视为清贵之选。

府兵制

八柱国的设置乃模仿鲜卑拓跋部的八部制度,其中宇文泰实为全军统帅,魏宗室元欣仅挂虚名,实际分统府兵的只有六柱国,也与周国六军之制相符。一人充当府兵,全家即编入军籍,不属州县。隋初,左右卫、左右武卫、左右武候六个府各领军坊、乡团,统率府兵,继承周制。府兵征发对象主要是均田农民,随着均田制的破坏,府兵征点制失去了赖以实行的经济条件。天宝八载鉴于军府无兵可交,遂停折冲府上下鱼书,府兵制终于废止。

回鹘

北魏时称袁纥,为高车即铁勒诸部之一,隋代作韦纥及乌护,唐初名回(廻)纥,又作乌纥,788年更名为回鹘。因此,这一时期,4位回鹘可汗虽先后与德宗女咸安公主成婚,但与唐朝往来明显减少。然而从832年起,回鹘连遭自然灾害的袭击,内部动乱,势力大衰。此说实质是认为西迁回鹘仅分两支,此外并不存在投奔葱岭以西的一支回鹘。进入河西走廊的回鹘会昌年间迁居河西的回鹘,初附于吐蕃。

会要

会要,记载历代各项经济、典章制度的史书,内容除法令制度以外,兼叙史实。创始于中国唐代苏冕所撰自唐高祖至德宗九朝《会要》,后杨绍复等续撰德宗至宣宗事,宋王溥增补至唐末,合成《唐会要》。王溥还撰有《五代会要》,纲目体宋代有官修的本朝会要,原书已佚,今存《宋会要辑稿》。此外,又有后人补撰的前代会要,如宋徐天麟《西汉会要》、《东汉会要》、清杨晨《三国会要》、孙楷《秦会要》、龙文彬《明会要》等。

武则天的国师惠安和尚

武则天当皇帝时,慧安和尚已一百多岁了,在武则天一再邀请下,兼之他觉得一度出家为尼的武则天有殊胜佛缘,这才答应下来,当了女皇的国师。有一回武则天问慧安:“您多大年纪了?”武则天听了这番话,感触很深,当即趴在地上叩三个头,表示对国师崇信之深。神龙二年,武则天特赐给慧安国师一件紫色袈裟,次年,又赐一件精制的摩衲。此时,慧安国师已一百二十六岁高龄,他不顾武则天再三挽留,回嵩山少林寺去了。

莲池大师戒 ... 放生文图说:残暴速死

残暴速死法苑珠林记载:唐朝陆孝政,雍州人,唐太宗贞观年间,任右卫隰州府,左果毅都尉官。孝政性情急躁,时常残害物命。孝政就任时,派人将蜜蜂迁往别龛,蜜蜂仍旧习惯栖在树上,尚未飞走时,教政大怒,烧一盆沸水,对树浇灌,数千蜜蜂,全被烫死。到了翌年五月,有一天,教政在厅堂午睡时,忽然飞来一只蜜蜂,以蜂...其舌上,陆孝政痛极而醒,舌头随即发红肿大,满口堵塞,既不能说话,又不能饮食,服药无效,折磨数日而死。

历史上真实的善报故事:萧衍

萧衍是皇帝中的最推崇佛教的。在公元527年,萧衍亲自到了同泰寺,做了三天的住持和尚。最后,萧衍允许用面捏成牛羊的形状祭祀。中国南北朝以前的和尚是可以吃肉的(三净肉),但是自梁武帝之后,中国佛教形成了严格吃素的戒律。直到现在其他地方的佛教也允许吃三净肉。隋朝统一全国后,兰陵萧氏贵为后族。随后天下大乱,隋朝政权顷刻间土崩瓦解。另萧懿一支有两人为相。

历史上真实的善报故事:郭子仪

郭子仪身材魁梧,体魄健壮,相貌秀杰。郭子仪果然不负所望。郭子仪戎马一生,屡建奇功,以84岁的高龄才告别沙场。人们怀疑是朝中宦官鱼朝恩指使人干的,鱼朝恩一向嫉妒郭子仪,并向皇上屡进谗言,一再阻挠皇上任用郭子仪。郭子仪对于祖墓被毁的原因心里也是明白的。郭子仪处处做士兵的榜样。戏的故事是,郭子仪70大寿,全家的人全来拜寿,只有他的六儿媳升平公主没到。郭子仪谢过皇恩,回家后把儿子痛打一顿,小两口又和好如初了。

德育故事:《二十四信》【三集卷四】

三集卷四《二十四信》信篇一、荀息为傅。周晋奚齐卓子者。生者不愧乎其言。初、献公造九层台。臣能累十二棋子。公造台三年不成。其中一个叫奚齐、一个叫卓子的。晋献公很宠爱骊姬。假使死去了的人。受着他托付的人。周晋丕郑之自秦反也。盖谓人以信为本。且将不齿于人类。可以立起世人之信心。共华虽亦里丕之党。伍员终受属镂之赐。包胥不受救国之功。其胜于伍员多矣。楚国的申包胥在楚国做了大夫官。我一定要到楚国来报仇。

德育故事:《二十四廉》【初集卷七】

初集卷七《二十四廉》廉篇一、夏禹治水。夏禹、娶涂山氏。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世人曷不以禹为法。唐尧皇帝的时候。这时候、大禹新娶了他的夫人涂山氏。他不肯为了私事。商伊尹、耕于有莘之野。无怪其不受汤币。及汤三使往聘之。为救民于水火之中也。故孟子称其圣之任者也。凡是有不合于义的、和那违背于道的事。就是系了驾着四匹马的车子、有一千辆的多。汉刘宠、为会稽太守。蜀汉诸葛亮、字孔明。后汉四十四年基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