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缘

圣严法师:因果与因缘

但是,佛教之成为合理化,佛教之能以因果说而摄化众生,形成庞大的宗教团体,即在于三世因果说的建立。因果之说不是佛教的独家之言;以因果与三世配合着讲,并以因缘来说明因果的究竟点,则为佛教的特质。因与果之间的关系,是以时间的先后而建立,因与缘之间的关系,则以空间的交互影响聚散而建立。

因缘与果报

因缘生万法,是佛法中重要的理论,由于因缘,而说果报。因是事物的本源,缘是一种助力,果报是后来的结局。由因得果,全是缘的力量助成,所以缘对于因的关系之重要,是值得我们注意的。有些人不明白因缘果报的定理,就怀疑因果倘是可靠的,如何眼见世间许多做善的好人,不得好死,或受苦报?「因果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这话是值得我们玩味的。可见欲从好的因缘,得到好的果报,人生在世,多做善事,还是极为需要的。

安宁太子——两世极刑 得佛救度(二)

这时,安宁才觉得自己的行为不如法,生起了极大的后悔心。世尊观知调化安宁的机缘已经成熟。正在游街的安宁很远看见了世尊,生起了极大的欢喜心,立即上前恭敬顶礼,祈求世尊:“慈悲的佛陀,能否再给我一次生命?请您救救我吧!”

因果的俗谛与真谛

俗谛的因果则分别从物质及生命两方面来探讨。这里我们做了一项尝试,经由模仿自然科学而推论得到:「生命层面是有因果律,但类似于物质层面而具有不确定性。」至于因果的真谛可用《金刚经》句型:「所谓因果,即非因果,是名因果」来说明。

(十五)因缘与果报

(十五)因缘与果报因缘生万法,是佛法中重要的理论,由于因缘,而说果报。因是事物的本源,缘是一种助力,果报是后来的结局。有些人不明白因缘果报的定理,就怀疑因果倘是可靠的,如何眼见世间许多做善的好人,不得好死,或受苦报?‘因果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这话是值得我们玩味的。可见欲从好的因缘,得到好的果报,人生在世,多做善事,还是极为需要的。

佛弟子必须深信因果法则

佛弟子必须深信因果法则因果法则是佛法的基础,因此,佛弟子必须深信因果法则。因就是业,果就是报。说明十善十恶性是六道轮回形成的业因,六道轮回则是十善十恶应得的果报。可见连诸佛菩萨,尚不能超出因果之外。后报虽然早迟不定,但只要种下业因,没有不受果报的。我们要想创造未来的幸福,掌握自己的命运,首先必须“深信因果”。

《次第花开》第三章之二 因果

第三章之二因果每一件事的发生都是众多因果关系共同作用的结果。由于认识能力的局限,我们往往只能看到无限的因果相续中有限的某个片段。当事物的来龙去脉在空间或时间的跨度上超过了目前的认识范围,人们很自然就会怀疑是否凡事真的有因有果,可是我们要知道,细说从头,连神通广大的阿罗汉也不能完全说清楚啊。据说佛陀有一位叫周利盘陀伽的弟子。他当初想出家,却被佛陀其他的弟子拦在门外。

一切皆为因缘果报

一切皆为因缘果报昨天下午已经讲了学佛对生命有什么作用。佛教的解脱在生生世世成为不退转。经典就是因缘果报的经验介绍。戒律就是为了规避一切恶的果报,而订出戒律。有些人造恶业,因缘果报召感来共业的后代。特别是开始时,我对佛教的因缘果报是根本不相信的,通过这么多年的认证、实践、考察,最后肯定因缘果报是实实在在的,唯有快慢有差别、早晚有不同而已。佛教不是发明因缘果报,佛教是尊重因缘果报,改良因缘果报。

感应真奇妙

不论信那一个宗教,求感应乃是信者最主要的目的。好赌者交赌朋友,好酒者交酒朋友,‘物以类聚’是也。人对神、或对鬼、对仙对佛求感应,亦各有因缘。或欲亲近有德有行者,或欲亲近嫖赌饮流氓黑社会之类,除了各有因缘,心里的正邪即是导致‘物以类聚’最大的原因。有人正人君子不肯亲近,偏要亲近流氓黑社会,所以我说信仰真奇妙啊!

师质子摩头罗瑟质

等到足月,师质的妻子产下一名相貌端严的男婴。初为人父的师质特别请了几位相命师来占卜儿子的命运,相命师除了为他取名为「摩头罗瑟质」外,也都说这位孩子具足无上福德,将来必有光明的前程。摩头罗瑟质长大後,非常向往出家的生活,於是央求父母让他出家修行。摩头罗瑟质拜别父母,来到只树给孤独园,以至诚恭敬之心顶礼佛陀,恳求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