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子监

清朝的国子监为何成为世人皆知的「 ”十可笑”之一?

我特别喜欢英国作家托马斯·霍奇森·利德尔的《帝国丽影》一书,不仅因为它文字优美,描述了1907年从香港到山海关的晚清中国的真实风貌,更加重要的是作为知名画家,利德尔在这本书中插入了大量他亲自写生的图画,「”给我们留下的是最接近原貌的百年前的中国形象,提供了生动的抚今追昔的凭借”。这本书我常置案边,随时翻阅都会有独得之乐,尤其是当发现利德尔描绘的景致迄今未变时,就会有一种穿越了沧海桑田的感慨万千。只

《一个铜钱丢了官》清 沈起凤《谐铎》

《一个铜钱丢了官》江西南昌有个人,原文无名,姑且称他为小钱吧。有一次小钱经过延寿寺街,看到书店中有一个少年正在数着钱买《吕氏春秋》,正好不小心有一个铜钱掉在地上,少年也没有发觉。小钱就偷偷地用脚踩住了铜钱,等到少年离开了,他就弯腰捡起这个铜钱藏在了衣兜里。小钱准备整顿行装前去上任,按照惯例,他拿着名帖拜见各位上级领导。这一下小钱懵了,他问巡捕,大人因为什么事情弹劾我啊?

洪武时期的“送书北方”和“支教北方”

朱元璋随即命令,由大明礼部出面,颁行书籍于北方学校,相当于现在的时髦做法“送书下乡”。据说当年有一阵子书籍断货,洪武皇帝就下令,让南京国子监抓紧时间,刻印“五经”“四书”及其他子史诸书。洪武时期官学教育普及到了边夷地区,这是历史上所从来没有的。因此洪武时期特别重视对学官的选拔与任用。

【律学】的意思是什么?【律学】是什么意思?

的意思是:★「律学」在《汉语大词典》第4361页第3卷955律学lǜxué1.古代传授法律知识的学校。晋始置律学博士,转相教授。后秦·姚兴设律学于长安,召各郡县散吏入学,成绩优良者选任郡县狱吏。隋律学隶大理寺,唐·宋律学隶国子监。南朝·梁·沈约《援蔡法度廷尉制》:「郭恭以律学通明,仍业司士。」词条推荐

明朝买个“大学文凭”要花多少钱?

表面上看,明朝“花钱上大学”花的并不多,但古代家长的压力还是相当大的,当时正常年景下单季稻1亩地产量仅在2石左右,不到300斤,一斤稻谷只能出0.7至0.8斤米;而现在,每亩产量已达1500斤,“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则创造了亩产1800斤。

清代科举制度概述

 清代科举制度概述  文/魏光奇  在中国历史上,科举制度曾实行一千三百余年,至清代而臻于完备。今天,全国各地仍保存有许多与清代科举制度有关的文物建筑,如北京的国子监及树立其中的清代进士题名碑,曾作为殿试场所的故宫太和殿和保和殿,散见于各地的举人、进士匾额、牌...

600年前明朝太学生毕业后干什么?

>>国子监学生在校学制为4年,考核合格就可毕业。毕业时要进行实习,实习的单位一般都是中央的各部各司。>>明初国子监在大明帝国的政治生活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在科举尚未成为入仕的主渠道时,它是政权官吏阶层的主要候补“部队”。洪武中期以后,科举制逐渐确立、稳固,国子监又成为科举取士的主要预备场所。永乐年间编成的《永乐大典》就是在南京国子监最早问世的,它是我国古代最大的一部百科全书。

600年前中国最高学府里的大学生是如何学习与生活的?

国子监每天上晨、午两次大课。这样一来,《说苑》也成了国子监生的必修课了。第二年他又诏令国子监生和郡县生员都要学习射箭。洪武晚年,朱元璋还曾专门下令在国子监内辟地作为监生们练习骑射的运动场。>>国子监生每月放两天假,由此看来要比我们现在的大学生苦多了。国子监对学生的学习、作业、生活起居、饮食等方面都有详细又严格的规定,稍有违反,就会受到体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