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下承担 佛光禅师知道克契过分谦虚,不敢直下承担,再怎样参禅,也是不能开悟,所以又一次遇到克契的时候,佛光禅师问道:“学道坐禅,要不断参究,你为何老是不来问我呢?”佛光禅师当下大声喝道:“忙!忙!为谁在忙呢?我也可以为你忙呀!”佛光禅师一句“我也可以为你忙”的话,打入克契和尚的心中,克契言下有所悟。孔子有个学生名叫冉求,是个多才多艺、很有才能的人。但吉姆注意到,那渔夫总是将大鱼放回去,只留下小鱼。
孟母的四个传说故事 至少在中国,母亲对子女的教育很重要,传统社会就这么认为的。尤其是孟子,在汉代,就出现了很多关于孟母教子的故事,这些传说反映出儒家的一些价值理念和立场,但未必是史实。第四个传说,知道的人就更少了,也自出《韩诗外传》,另见于《列女传》,一般称之为“孟子出妻”。说孟子的妻子一个人在家,“踞”,就是说在家一个,蹲着。孟子见了,出来跟孟母说,妻子“无礼”,要休掉她。孟子很自责,再也不敢提休妻的事儿了。
黄帝出世的传说 传说一相传轩辕黄帝的母亲叫附宝。又因他以土德称王,土色为黄,故称作黄帝。黄帝的母亲名附宝,是位圣贤之人。附宝怀孕24个月,天空出现五彩祥云,百鸟朝凤,二月二日黄帝在沮水河畔,沮源关降龙峡出生了。传说三黄帝生于山东省曲阜市周围,如果黄帝本人存在的话,这一说法无论在学理上还是遗址上,毫无疑问都是目前为止证据最充分的一个。
百里负米 百里负米(资料图)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
让你一生不再生气的故事 孔子的学生心想自己这次赢定了,于是准备带客人去见老师孔子。正巧这时孔子从屋里走出来,学生上前问道:“老师,一年有几季啊?”我有很多朋友听我讲了这个故事后,变得很开心,碰到都跟我说,以前看到那些不讲理的人会生气,现在不会了,心想那是“三季人”,就不往心里去了。对任何人任何事,当你要发脾气时,当你情绪很不稳定的时候,你就想那是“三季人”,是“三季人”做的事,马上就会心平气和了。
把人的根本栽培好 把人的根本栽培好地藏王菩萨生生世世都很孝顺父母,所以这一部《地藏经》就是佛教的一部孝经。但是这些东西把身体的细胞弄死了不知多少,把身体搞得不健康了,这根本就是毁坏身体!「孝悌」这两个字,是每一个人的根本。所以如果不孝顺父母,将来绝对没有什么前途的;要是能孝顺父母,把你的根本栽培好了,将来一定会有很光明的前途。所谓「本固枝荣,根深叶茂」,你这个根本栽培好了,培得深了,枝叶自然就会欣欣向荣,很茂盛的。
孝亦有道 方为孝道 孝曾参是孔子的学生,经常听孔子讲孝,就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做孝子。得知消息的曾参赶忙跑过来向孔子解释,说自己正是听了老师关于孝的教导,为了不和父亲顶撞,以及能让父亲感到安慰,不得已才这样做的。孝亦有道,方为孝道。
二十四孝图 04百里负米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饮鹿乳疗治。上工路上,于槐荫下遇一女子,自言无家可归,二人结为夫妇。因此,槐荫改名为孝感。明帝时被推举为孝廉,章帝时被推举为贤良方正,任五官中郎将。夫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13扇枕温衾黄香,东汉江夏安陆人,九岁丧母,事父极孝。
印祖故事:慧霖苏州拜印公,老人因果论最详 9月19日,早晨七点钟,明道法师陪同谢慧霖居士一行人乘京沪火车赴苏州。上午九点钟,火车到达苏州。谢居士当面聆听了老人对宋明理学的评论。日本僧侣多来瞻礼,苏州人士反多不知也。礼拜迦叶、维卫二世尊像之后,谢居士回到报国寺,向印光老法师告别,搭火车赴无锡,继续其南北漫游之旅。谢居士有诗记这次拜见印光大师的感受说:“印公悲智万流望,因果精微说最详,但使弥陀常在念,无明涤尽见心王。”
印祖故事:观秋祭臭秽不堪 祭圣人当用蔬果 中国有文武两位大圣人,文圣人是孔子,武圣人是关公。孔子因为提倡仁义道德和教育讲学而被后人尊为万世师表。以至形成了文武圣庙,春秋二祭的定例,由各级官府主持公祭。天下二千多个县,每年二次祭祀,让数万生灵,同登死地,既亵渎了文武二圣,又违背上天好生之德。儒家的古礼,在丧事期间严禁酒肉。因此,大师以亲身的感受,提出天帝、天人,清净香洁,应当恢复儒家古礼,用黍稷蔬果表达祭祀的诚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