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

英议员烧圆明园是未能忘记和愈合的历史创伤

中新社北京10月19日电 英国上议院议员大卫奥尔顿19日在北京表示,火烧圆明园是人们迄今未能忘记和愈合的历史创伤之一。奥尔顿是在此间举行的第三届“北京人权论坛”上发表上述言论的。在题为《文化多样性与人权》的主题发言中,他谈到,在150年前的1860年10月18日,英法军队的3500人将中国北京古老的夏宫(圆明园)毁之一炬。这是人们迄今未能忘记和愈合的历史创伤之一。

汪荣祖谈 ... 战争圆明园应保持“残缺美”

汪荣祖谈第二次...战争汪荣祖圆明园应保持“残缺美”>圆明园罹难,是第二次...战争的标志性事件。就第二次...战争、圆明园被毁等问题,本报记者专访了海外史学家汪荣祖。为什么自强运动是在第二次...战争、火烧圆明园之后发生?我觉得,圆明园也应该维持废墟遗址原样。

慈禧是怎么做到6年连升4级的?有手段有美貌

>慈禧因为出色的歌喉而崭露头角,成功上位。咸丰6年,21岁的慈禧有了身孕,实现了她人生的第二次升职,被封为懿嫔。>咸丰6年3月23日,储秀宫中传来一声男婴的啼哭,咸丰盼望已久的喜讯终于传来了,后继有人了。>此时的慈禧23岁,进宫6年,实现了4连跳,尽管咸丰皇帝的玖贵人也为他诞下了一个男婴,但是孩子早妖。

圆明园遗址

(圆明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圆明园遗址圆明园遗址,座落于北京市海淀区,与颐和园毗邻,是清代著名的皇家园林之一。1988年,圆明园遗址由...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圆明园由长春园、万春园和圆明园三大园组成,统称为“圆明园”。从圆明园的遗图和相关的文献材料得知,圆明园的平面布局呈倒置的“品”字形。1860年10月,英法联军侵入北京,对圆明园内的珍宝和建筑进行肆意的抢夺和破坏,最后将这座万园之园举火焚毁。

历史上的今天3月9日 清朝咸丰帝即位

1850年3月9日清朝咸丰帝即位在166年前的今天,1850年3月9日,清朝咸丰帝即位。即位不到一年,太平天国即在金田起义,且三年左右就危及北京,咸丰帝屡派兵将镇压太平天国及各地农民起义。为了挽救统治危机,咸丰帝颇思除弊求治。咸丰帝命清军加强大沽口防务。英法联军进攻北塘,咸丰帝在清军与英法联军激战之时,竟令清军统帅离营撤退,大沽再次沦陷。英法联军攻占天津,随即向北京进犯。咸丰十一年七月,咸丰皇帝病死于热河。

雍正帝死于圆明园

在282年前的今天,1735年10月8日,雍正帝死于圆明园。雍正帝无疑是清朝260余年历史上,争议最大、留下疑案最多的皇帝,除了众说纷纭的继位之谜,他的死也同样备受关注。据记载,雍正十三年阴历八月二十三日凌晨,雍正帝突然暴死于圆明园中。据说,雍正帝大兴文字狱,大肆株连时,吕留良的孙女吕四娘因不在家中,幸免于难。哪料,雍正帝深知其手段高超,怕他威胁自己的统治,派出御内高手四处寻找欲置他于死地而后快。

清帝王堂名款瓷器

清帝王堂名款瓷器堂名、斋名一般是文人士大夫的居室之名,这种风气在清代尤为盛行。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中以康熙时期堂名款瓷器居多,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帝王及王公贵戚们的兴致所致,另一方面也与康熙初年颁布禁写年号的告谕有关。由此而知,署“慎德堂”款的瓷器是景德镇御窑厂特意为道光皇帝烧制的“堂名款”瓷器,是道光时期的一种官窑瓷器。

中国海外流失文物征约的原则、观念及方略

中国海外流失文物征约的原则、观念及方略世界性的流失文物征约是全球化时代文明对话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国文物流失主要是由于侵略战争和走私盗运造成的。中国是文明古国,海外流失文物居世界前列。我们必须正视这一现象,并且确定我国在文物征约中的原则、观念与应对策略。第二类是以偷运、盗卖与盗抢等非法手段占有中国文物。

中国文物之痛

中国文物之痛那些流失的和流浪的文物成为了我们心头的痛。据介绍,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回归一般有三种方式,一是通过国际公约,按照国际法追回。根据这些国际公约,中国...对非法出口文物享有无可争辩的所有权。两件兽首的命运折射出中国追索流失文物之难。据悉,中国追索文物唯一的成功案例是1995年英国警方截获两批中国走私文物,总数达3494件。目前,中国的文物走私通

圆明园“标签”的增值与回购难题

圆明园“标签”的增值与回购难题——文物是否通过“掠夺”而流失海外,存在诸多争议。在佳士得等拍卖行的拍卖图录中,一些被冠以“圆明园文物”头衔的拍品,屡屡拍出高价。而贴有“圆明园”标签的文物的价格,与未贴标签时相比的落差,让这些拍卖行鉴定的文物的身份变得不可信。由此带来的文物鉴定难题,更是最大遗憾。同时,组织圆明园文物的保护、促进海外文物回归,将是基金会的主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