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严法师

圣严法师《人的三世因果观》

从无明到老死一共有十二个阶段,显示生命的过去、现在、未来三世流转的过程,这是佛法里很重要的理论和观念。佛法讲众生,是包括六道中的一切众生,而十二缘则是专从人的立场来看。然而,大乘菩萨则有更深彻的智慧观照。集与苦为世间因果,道与灭是出世间因果。三无漏学是解脱道的根本,而六度是菩萨道的基础,也是三无漏学的开展。

圣严法师《苦报与福报》

一个真正有智慧的人,是生活得最愉快、最丰富,也是最懂得生活的人,所以也是最有大福报的人。一般人以为有财产、名利、权力的人,才是有大福报,其实有智慧才真有大福报,没有智慧的福报,足以使人痛苦、烦恼,所以没有烦恼就是大福报。许多没有智慧的人,虽有儿女、事业、地位、权力,却是生活得相当痛苦;这种人是在受苦报,而不是在享福报。

圣严法师《因果法》

诸位想听佛法,结果来农禅寺听圣严讲‘因缘果法’,这是因果。这种情形对众生而言,是有的,是种有为因得无为果;对佛菩萨来说,是既未种因也不得果,名为无漏因与无漏果。我有一位洋弟子为了晒坐垫,将一块三夹板平放在院子里,结果他忘记将板子收回,一直放了三个月后我回美国时,才叫他收回。因此,种因不一定结果。但是在凡夫地,是没办法逃避因果,唯有努力不懈地学佛修行,才有办法离开因果报应。

积 极

圣严法师告诉他:「所谓命运,即是自己过去带来的善根福德,不能强求,你别看你过去的那几个老板好像傻傻的、无能的样子,他却能用到像你这样的聪明人。你做老板时,就用不到像你这样的人,对不对?」>他答道:「是啊!」>※※※>时时地生活于现在,既不将生命的时光,浪费在对于过去的骄傲与悔恨,也不将宝的生命,消磨在对于未来的幻想与忧虑,即是积极。

圣严法师《合乎因果的追求》

佛法虽然教我们不要“贪求”,但却教我们要“求愿”,如此一来,个人不会失去奋斗的目标,社会也才有继续进步的动力。而“贪求”则是无止尽的欲求,无论看见别人拥有什么,自己都想拥有。因此,非分的贪求一定会带来痛苦。只有合乎因果道理的追求,才是最好、最可靠的,否则就是贪求,即使勉强得到了,祸患也会跟着来。所以,我们要用“求愿”的...,为达成目标而努力奉献,切勿用“贪求”、迷信的...,否则会得不偿失。

圣严法师《把福报吃完了》

有则寓言故事说,有位穷困的老僧,自知无福,希望透过培福让来生得到好果报。可是他没有物品可以布施,于是就把衣服脱了,坐在草丛里喂蚊子,藉此来培植福报。老僧死后,由于他修苦行的福报,转生做了国王。这位僧人对国王说:“大王啊,报恩的鸭子所剩不多了,等吃完时,你的福报享尽,也当准备后事了!”国王一听十分害怕,从此再也不敢吃鸭舌了。这位国王起先是培福的,到最后他把福报通通都享受掉了!

圣严法师:智慧与福报

有福报却不一定有智慧;若无智慧,福报本身也可能会带给我们或多或少的困扰。有福报的人一定要有智慧;有了智慧,才会知道如何运用福报和增长福报。不论是福慧双修或悲智双运,都要知道如何培植和运用自己的福报,至于如何培植?但是,有用人的智慧,还得要有赚钱的福报。又如父子成仇、夫妻反目、兄弟阋墙,凡此种种也都是没有智慧再加上缺少福报的缘故。善于待人处事是智慧;受人善待、事事称心如意则是福报。

圣严法师自述拜求观世音菩萨感应

今天是观世音菩萨的圣诞日,所以向诸位介绍伟大的观世音菩萨。理教虽非正宗的佛教,理教的信仰中心“圣宗古佛”,其实就是观世音菩萨。据《宋高僧传》的记载,他曾现十一面观音像,所以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我在失望之余,每天夜里起来礼拜观世音菩萨。但在我的心中,始终没有离开观世音菩萨。由于我自己如上所说的经历,我对观世音菩萨的有求必应,那是深信不疑,也是感恩不已的。

圣严法师:拜求观音菩萨的感应

今天是观世音菩萨的圣诞日,所以向诸位介绍伟大的观世音菩萨。理教虽非正宗的佛教,理教的信仰中心“圣宗古佛”,其实就是观世音菩萨。据《宋高僧传》的记载,他曾现十一面观音像,所以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我在失望之余,每天夜里起来礼拜观世音菩萨。但在我的心中,始终没有离开观世音菩萨。由于我自己如上所说的经历,我对观世音菩萨的有求必应,那是深信不疑,也是感恩不已的。

圣严法师:用佛法补福报

我从小就是没有福报的人,一生皆在逆境中度过。由于福报不够多,以致于缺少宽宏大量的心,偶尔也会对人悭吝或与人计较。所谓宽宏大量,就是一方面要把自己所拥有的与他人分享,另一方面也要原谅他人的过失。通常我不敢站在上首,走在人前,不敢浪费财物,不敢和人比高低、论长短。虽然我仍有嫉妒心及不平衡的心,但每当我发现自己的愚痴时,会立刻用佛法的智慧,回到谦逊的原点。本文摘自法鼓文化出版“人生,福气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