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回报 小男婴因此生病,不久便死了。过了二十几天,有一位阿罗汗圣者,因为与大太太宿昔的法缘,知道了这件事,要借此因缘度化二人,于是,圣者前往这户人家拖钵乞食。毒蛇听闻圣者的开示后,知道宿世的因缘果报,心中的烦怨委屈刹时冰消,低头伏在道上。大太太,小太太因怨恨而彼此冤冤相报,不断地承受苦果。幸好有阿罗汗圣者为二人开示化解前仇,方能前嫌尽释,消除恶缘。
迦叶之妻 迦叶到了劫比罗城,化装成一个乞士,到了劫比罗大婆罗门的门口;这国家的风俗,凡有乞士临门,均由少女送授饮食。这是一个最好的机会,迦叶看得明明白白,为他送援饮食的妙贤少女,是他所见女人中最美的美人了,的确要比金像美得多。
果嘎勒嘎比丘——假因毁谤圣者,堕无间狱受苦 果嘎勒嘎比丘听说这事,就前往顶礼迎请二位尊者住下来,并愿意供养他们一切资具。果嘎勒嘎比丘要他征求父母的同意,然而他的父母不同意,他只好顺从父母,暂时不出家。果嘎勒嘎比丘供养二位尊者许多年后,大施主的儿子也长大成人了。就在此时,果嘎勒嘎回到萨伽玛山,发现山中空无一人。于是,果嘎勒嘎到王舍城各处毁谤两位尊者。在裂如大红莲地狱的深处,他们看到果嘎勒嘎正受极大的痛苦。
无智慧的忍辱,却是一种压抑 有智慧的忍辱,是一种甘露;无智慧的忍辱,却是一种压抑村庄外,住着一只又大又危险的毒蛇。它咬死了一个村里的人,并且用毒液伤了很多村民。一位慈悲的流浪圣者来到了这个村庄,每一个村民都向他抱怨毒蛇的恶行恶状,以及它如何伤害很多无辜的人。他立即动身前往毒蛇出没之地。这名圣者很有智慧的回答:“朋友,我要你不咬人,并没有禁止你发出嘶嘶的吓唬声。”有智慧的忍辱,是一种甘露;无智慧的忍辱,却是一种压抑。
两位圣者辩论 当马鸣向龙树挑战辩论时,龙树派提婆代表他出战。为了帮提婆準备,龙树借着辩论练习来训练他﹔龙树自己提出印度教观点,而提婆则为佛教见解辩护。辩论的日子到了,提婆也準备好了,他已经掌握双方的论点,龙树派他前去接受挑战。这场广受注目的正式辩论在国王和官员面前举行。一连数周,多次的研讨、辩论与各种不同的对谈,国王和他的贤者们宣布佛教徒的提婆胜利。那位印度教学士被禁锢在一间满放佛教经论的庙里。
莲华色尼(一) 当他现了神通之后,又问那...道:「你要求取什么吗?」那个...立即五体投地,伏地哀求,她以为她是因为貌相不美而被丈夫遗弃了,所以她的愿望是:「以此供养独觉圣者的福力,愿于来世,得一端正庄严之身,像青莲华一样地色香俱足。娇艳动人,随念所求,男子不缺;乃至也像独觉圣者一样地得大神通,并能遭遇大善知识,大师佛陀,亲自承事供养。」当她求愿完毕,抬头看时,那位独觉圣者,已经去得不见蹤影了。
不害有情众生的人,才是圣者 不害有情众生的人,才是圣者...生的人不是圣者,不害有情众生的人,才是圣者。有一天,佛陀透过神通,知道阿利亚证得初果的机缘已经成熟,就在化缘后回精舍的路上,和众多比库走到阿利亚钓鱼的地方。佛陀告诉他,他名字的意思是圣者,但圣者不伤害任何众生,而他却夺走鱼的生命,实在有辱他的名字。他明白佛陀鼓励他放弃...害众生的生活方式,更要培养对众生的慈悲关怀。
积极寻找圣者智慧 积极寻找圣者智慧久远之前有安乐王如来出世,那时赡部洲世界广阔,有九十万由旬之巨。他在这些如来教法下一直精进不懈行持佛法,并以自己智慧力而获无畏境界,救度无量无边众生出轮回苦海。从现在开始,我应积极寻找圣者智慧,力争永不生烦恼。仙人随后即以真实智慧观察烦恼、女人本性,并最终证悟烦恼之空性本体,从而彻底远离贪欲,最后无有任何烦恼地获取远离一切疑惑之圣者智慧。
迦叶之妻的故事 迦叶之妻的故事(一)由于迦叶尊者的出家,迦叶尊者的夫人妙贤女士也出家了;由于妙贤女士成了比丘尼,并且证得了阿罗汉果,释迦世尊便向弟子们说了好多有关妙贤比丘尼在往昔生中的本生事□。迦叶到了劫比罗城,化装成一个乞士,到了劫比罗大婆罗门的门口;这国家的风俗,凡有乞士临门,均由少女送授饮食。这是一个最好的机会,迦叶看得明明白白,为他送援饮食的妙贤少女,是他所见女人中最美的美人了,的确要比金像美得多。
圣者的故事 自序及再版增订序(自序)民国五十二年,由於《慈航》季刊及《香港佛教》向我索稿,便从律藏及四阿含中找资料,结果,找出了二十多位圣徒的故事。但是,要把散见於好多种经律中不同的记载,...起来,写成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也很吃力。我的态度,是以说故事的方式,介绍那些曾经活跃於佛陀时代的圣徒事蹟。有几位善知识劝我再版,我便抽空补写了两篇——<佛母摩耶夫人>及<圣妃耶输陀罗>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