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

冯立君:唐朝与东亚构成了大唐时代的半部全球史

但在真实的历史之中,唐朝与整个东亚地区究竟是什么关系?我们与今天的...半岛、日本列岛等,在当时的古代社会,又会通过怎样的方式进行交流?对于大唐来说,它又如何与东亚世界发生联系?与亚洲一样,东亚是一种来自于外部建构的概念。

我国古代众多的帝王中 能征善战者很多 但他却是最能打仗的

我国古代众多的帝王中能征善战者很多但他却是最能打仗的我国历史上一共出现过几百位帝王,但要说其中最出色的,恐怕还要算唐代的太宗皇帝。大唐建立之初,国家因为多年的战乱,不但经济凋敝,还常常遭受游牧民族的劫掠。此次击溃了突厥的主力之后,又将其他的部族陆续打败和收降,这个强盛一时的强大民族就此一蹶不振。

面对4万日本水师,大唐名将泪流满面:将士们,送军功的来了

但是任何一个国家打仗都是要比拼实力的,当时日本天皇是齐明天皇,已经60多岁还是一个女人,她认为唐朝军队不足为虑,并且派出了4万大军,上千艘战舰,浩浩荡荡的想要将唐军一举歼灭,而他们所谓的战舰只不过是一些小木船,根本没有任何的水师部队,而唐朝驻守百济的军队只有1万多人,兵力相差悬殊,可是面对日本的水师,大唐名将刘仁轨非常激动。

大食的抵顶者,盛唐西方大门的守门人,兴盛了二十多年的突骑施

从这个角度上来看,唐朝时期的突骑施这个势力非常可人,整理它的前世今生还算是一件并不很困难的工作。突骑施的名字最早出现在初唐,盛唐时期达到了它的鼎盛阶段,是活跃在中亚、西亚的重要力量,在大唐、大食、吐蕃三个强大政权的夹缝中求生存。突骑施一直是大唐的藩属国或羁縻势力,所以我们就从大唐人的角度看看突骑施的兴起与衰败。起初,突骑施是掌控西域、中亚的西突厥下属势力之一。

两位大唐史官的「 ”罗生门”事件与"君举必书”的最后落寞

坊间五千年:来自四邻八坊、涵盖上下五千年的奇谈史趣及文化话题《说文解字》里说:「”史,记事者也”,历史历史,就是「”历代记事者的记述总汇”。如果这些记事者们缺了「”君举必书”的态度、有了文过饰非的阿谀奉承之心,历史就会失去了秉笔直书的传统、再难复司马迁时期的清誉。先秦时期的史官分「”大史、小史、内史、外史、左史、右史「”,分工非常明确。《左传·庄公二十三年》说「”君举必书,书而不法,后嗣何观?”,

轻松读史之大唐(205):一代名君,终将谢幕

第一篇创始团队:最初的神明昆仑战役中唐军最大的损失,是阵亡了安西军区司令郭孝恪。当时唐军攻下龟兹都城,郭孝恪带兵留守。一天夜里,龟兹反唐武装一万多人发动偷袭。郭孝恪粗心大意没安排好警戒,仓猝应战,不幸阵亡。虽然唐军很快收复该城,但西域驻军最高长官的牺牲,不能不说是一个巨大的损失。听说这情况后十分生气,下令剥夺郭孝恪的官职。从本月开始,命太子李治主持朝会。

中晚唐的「 ”牛李之争”:世家的最后一搏和庶族的逆袭

大唐的末日光景(四):耗尽朝廷元气的牛李之争「”去河北贼易,去朝中朋党难。”这是晚唐文宗发出的一句哀叹,宦官和藩镇问题已经持续压迫李唐近百年,而朝廷中枢的大臣们也跟着凑热闹,将偌大的朝廷折腾成了辩论赛现场,李唐的君王也成了...裁判。奇怪的起因唐宪宗元和三年(公元808年),考生牛僧儒、李宗闵等人在「”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制科考卷中,「”指斥时政之失,言甚硬直,无所回避”。宰相李吉甫认为这是将矛

纠结中奋进的唐德宗:矢志复兴大唐,为何晚年却放任大业付之东流

唐德宗李适,在继位之时,面临一个超级巨大的烂摊子,虽然当时安史之乱已经平定,但安史之乱的后遗症依然困扰着整个唐王朝。安史之乱发生后,回纥人更是充当平叛的先锋,立下了汗马功劳。但让唐德宗没有想到的是,最先发难的,不是这三方的任何一方,而是来自南方的南诏国。而想要恢复盛唐荣光,首先是要统一。

王玄策单骑平印度,盛唐帝国的荣耀

唐时,中国的西南部也就是印度河流域的国家被称为天竺。他们发誓要灭掉天竺,让他们尝尝侵犯大唐威仪的后果。两人打出了大唐使臣的名号,要求周围大唐的藩属国出兵相助。后东天竺王欲帮助阿罗顺,被王玄策军威所摄,不得不献上金银财宝请求唐使谅解,并派出使者同王玄策一同前往大唐。王玄策将阿罗顺押到长安后,还举办了一个小小的献俘仪式,太宗欣喜,擢升官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