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郑和下西洋早620年,却史料无载,直到一方石碑出土! 公元1984年,在陕西泾阳县一次普通的田野考察中,无意中出土一方石碑。这方名为《唐故杨府君神道之碑》的石碑,揭开了一个掩藏了一千多年的秘密。唐德宗贞元元年四月,一位名叫叫杨良瑶的唐朝大臣便曾泛舟西洋,出使大食。这比郑和初次下西洋,早了整整620年。杨良瑶,唐代宦官,为弘农杨氏后裔,后落籍唐京兆府云阳县龙云乡,即今陕西省咸阳市泾阳县云阳镇。
明朝为何丢掉了这最南端(苏门答腊)的领土? 旧港宣慰司为明代行政建置,明朝时期是中国领土一部分。...驻地位于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巨港,是当时驻南洋最高行政机构,也是当时明朝领土最南端,首任旧港宣慰使为施进卿。三佛齐,前代至洪武间为国。在占城之南,相距五日程。1424年,旧港宣慰使施进卿去世后,其子施济孙请求承袭父职,朱棣派郑和去旧港宣旨任命施济孙为新一任旧港宣慰使。郑和船队从占城出发,驶往目的地旧港。
老外眼中的明清易代11:君不为君:隆武——被辜负的帝王 隆武皇帝,南明政权的第二个皇帝。苦逼的隆武帝隆武政权建立之初,俨然有所作为,集廷臣议抗清战守。然而军政大权,实际掌握在大军阀郑芝龙手里,隆武本人也为其挟制,实际并无建树。从继位一开始,隆武就是郑芝龙的傀儡;他们两个不像是君臣,更像是合伙人。隆武有皇家血脉,可以拿来当做皇帝;郑芝龙有枪有钱,缺的是获得认可。
盛极一时的郑和下西洋,为什么在朱棣死后停了一段时间 明仁宗朱高炽也的下令停止郑和下西洋活动,,但是为什么朱高炽要反对郑和下西洋呢?我们先说说郑和为什么下西洋。关于郑和为什么要下西洋,说法很多,但是一般有以下三个说法:第一种说法是寻找建文帝不过这种说法并不是太靠谱,因为郑和多次下西洋,不可能每次都是要去找建文帝,如果这样的话,明成祖朱棣未免也太怂了,真的怕一个软弱的人反扑怕成这样吗?
父亲是海盗,母亲是日本贵族,他为何是我们的民族英雄? 1今天我们来聊一聊民族英雄郑成功。说到这就不得不提郑成功的老爹郑芝龙了,郑成功之所以这么成功是建立在郑芝龙成功的基础上的,这话是有点拗口了,不过郑芝龙当年可是东南沿海只手遮天的海贼王。郑芝龙秉着先成家后立业的宗旨,娶了个出身日本名门望族的田川氏为妻,生了个儿子取名郑松,也就是日后的郑成功了。
哥伦布告诉你:运气对一个人有多重要 哥伦布的故事我们在课本上都学过——在15到16世纪是人类历史上的「”地理大发现”时代,以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为代表的一批航海家陆续完成了「”发现新大陆”、「”环球航行”等一系列壮举。在这其中,又以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故事最为著名,直到现在人们在说到新发现了什么东西的时候,还会拿「”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来作类比。哥伦布像哥伦布原是意大利人,当时他一心一意想要寻找去往东方的印度、中国的新航路,因此最终在
不停止下西洋中国能称霸全球吗? 郑和航海图众所周知,郑和七下西洋写在了古代中国航海史上最华丽的篇章。很多人认为,如果当初不是停止了声势浩大的郑和下西洋活动,中国必将不断与海洋经济发生联系,成功跟上大航海时代的变革,不再会有后面严厉海禁闭关锁国导致落后于世界的事情发生。那么,假如明朝一直不停止下西洋会让中国顺利进入大航海时代吗?远近大小不一的国家可以定期走海路抵达广州,进行由官方全盘垄断的朝贡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