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军

江南大营清军主力被歼,湘军欢呼雀跃,没想到报应来得这么快

1860年4月,李秀成再次使出屡试不爽的「”围魏救赵”战术,亲自率领大军突袭杭州。清军主将和春闻讯,立即派出清军主力前往杭州救援。李秀成见和春中计,清军主力已经被调离江南大营,立即打个回马枪,极速回兵。李秀成联合陈玉成、李世贤、杨辅清等大将,前后夹击。不到半日,即攻破清军的围困天京的防线,江南大营也被太平军顺利攻破,和春败逃到苏州后...。太平军乘胜追击,连下苏州、常州等重镇,太平天国...再次达

太平军复仇之战:阵斩清朝4位军分区司令, ... 敌5000精锐

呆在永安半年,太平军处境实在不好过,城内粮草、弹药补给紧张,城外5万清军云集,有种被「”包饺子”之节奏。此时,湘军鼻祖江忠源给前线统帅提出全歼太平军之建议,即是实行「”锁围之策”,不留下一处缺口,「”饿死”对手。此建议深得火器专家副都统乌兰泰认可,并打算付诸行动。但是,悍将向荣与乌兰泰关系不好,处处较劲,自然不采纳此建议。向荣认为,「”围城必缺”,即是故意留出一处缺口,给对手突围,而后再派兵追..

太平、排满和反儒:似是而非的农民起义,太平天国到底是什么?

当「”共产主义”、「”驱除鞑虏”和「”打倒孔家店”这原本属于不同时代的思想,...在同一个组织身上,会迸发出什么样的火花呢?让我们紧紧围绕着太平太国运动的关键词「”太平、排满和反儒”,去拨开萦绕在我们面前的历史迷云。一、太平天国运动的时代背景中国的传统社会有一极大的弊病,即权力中枢对民间「”多取而少予”,这也是在幅员辽阔的大国实行家长制统治难以避免的痼疾。清朝末年,统治者们更是怀抱着「”傲慢与偏见

为什么咸丰帝让曾国藩派援兵,他抗旨;老师求救,他也拒绝

曾国藩刚创立湘军的时候,太平军已经定都南京开始北征和西征,江西、安徽、湖北等省告急,咸丰帝让曾国藩出兵救援,但曾国藩以湘勇初创,还不能出战为理由,拒绝出兵。其实曾国藩与吴文镕的关系是很好的。然而咸丰帝急于求成,多次催促吴文镕带兵出战,曾国藩得到消息,急忙修书给他说,千万不能出武昌城,因为不出战受到处分也不用害怕。

红羊之劫:洪秀全、拜上帝会与太平天国运动简史

中国历史的发展往往有许多必然的趋势与规律,也充满了太多的偶然性因素。道光年间,...战争炮火消弭不久,一场席卷江南的风潮正在酝酿之中。科举场上不顺己意的广东考生洪秀全,心生怨恨,进而厌恶孔孟之书。两次童生试落榜后,洪秀全大病了一场,卧床40余天,一度危及生命。

晚清湘军---文人带兵,军中悍将(三)

作战中其数次击败太平军,被擢升为知府,1852年,江忠源追击太平军至全州。1858年其在三河之战中陷入太平军的重兵包围,最终战死,所部尽覆。李续宾自参加湘军至三河败亡,"七年之间,先后克复四十余城,大小六百余战",成为湘军中少有的悍将,是打击太平军十分有效的清军将领。随后其率军在南昌,岳州等地数次击败太平军,挽救了湖南湖北岌岌可危的形势。1856年罗泽南率军进攻武昌城,在一次战斗中不幸被飞炮击中去世。

李鸿章三次顶撞老师曾国藩,关键时刻让步让曾国藩感激涕零

清朝末世沉沦,惨遭列强蹂躏,船坚炮利皆不如世界列国,而能斡旋多年,苟延残喘,所恃者只有一个李鸿章,李鸿章力主洋务,雄心大才却步步维艰,受内外掣肘之害,致使北洋海军军费长期不足,武器战备陈旧落后,甲午一战北海海军全军覆灭,朝堂上下、在野士子百姓皆言李鸿章该...,或许此时李鸿章才明白当年老师曾国藩急流勇退的无奈和苦涩。

悲歌悍将刘官芳:击伤「 ”洋枪队”首领戈登,点燃 ... 包冲向敌军

俗话说,「”乱世造英雄”,这用于晚清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就非常适合。太平天国运动是史上最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历时14年,席卷全国十余省,攻略500余座城市,曾一度将大清帝国推向灭亡边缘。太平天国运动虽然有许多不足之处,但不能否认的是,天国阵营中悍将如云,英才辈出;他们为了改变自身命运,奋起反抗封建专制统治,追求心中理想的「”人人平等,无处不均匀”之凡间天国。虽然他们最终失败了,倒在对手的屠刀之下,但其精

太平军血战嘉兴:叛将程学启被爆头而亡,击 ... 清兵4000余人

1863年12月,无疑是原太平军降将,现为淮军第一悍将程学启最辉煌、最幸福之时,他借助两顿饭局,成功干掉慕王谭绍光、纳王郜永宽等太天国5位王爷4位天将,...死已投降之太平军4万余人,拿下了苏州。此时,悍将程学启无疑就是李鸿章之王牌,刘、潘、张、吴等则只能打配角了。然而,幸运之神不会一直眷顾他,很快他就在嘉兴城下被荣王廖发寿、挺王刘得功用...爆头而亡,连同4000余清军也一起命丧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