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军

八旗勇将胜保:从没打过胜仗,却凌迟陈玉成,后被慈禧赐死

号称「”满万不可战”,「”日行千里”的东亚第一雄师八旗劲旅,入关没多久就沦为一帮拿着鸟笼到处溜达的纨绔子弟,连基本的骑射本领都丢失了。三藩之乱时,八旗子弟不敢主动迎战叛军,绿营成为主力;太平天国运动时,八旗基本等同于废渣,武昌、南京驻防八旗被太平军全歼,一个不漏。不过,八旗子弟再怎么差,总是有一两位拿得出手的猛将,僧格林沁、多隆阿、塔齐布等就很能打,也很耐打。除了这三位,胜保也算是晚清八旗悍将一枚

太平天国英王陈玉成究竟有多厉害?曾国藩给其13字评价,字字戳心

众所周知,英王陈玉成是太平天国后期的重要将领,他和李秀成组成了双子星座,缓解了天京事变后岌岌可危的局势,力挽太平天国于既倒,湘军统帅胡林翼评价他「”贼中精锐,只四眼狗一支耳,他何足虑耶!”陈玉成原名陈丕成,广西藤县新旺村人,自幼父母双亡,他和李秀成是同村好友,因两眼之下各有紫色斑痕,远望如同四眼,被清廷蔑称为「”四眼狗”。陈玉成出道很早,只有14岁跟随叔父陈承镕参加了金田起义,因年龄小,当时被编入

「 ”屡败屡战”的曾国藩,为何备受后世推崇?

曾国藩最著名的故事,也是他大半生的总结,就是「”屡败屡战”。作为「”晚清四大名臣”之一的曾国藩,在政治、...、文学等多个领域都有所建树,后人也常常以他为榜样来学习。但是曾国藩绝对算不上天分高的人,考了七次才中秀才,年轻时还非常激进暴躁,...同僚,...皇帝,最终却华丽转身,成为「”晚清中兴第一名臣”,成为梁启超,...等很多大人物的男神。李鸿章对他的评价是:师事近三十年,薪尽火传,筑室忝为门生

事事做却事事错,咸丰皇帝的一生便是如此

咸丰皇帝,爱新觉罗·奕詝,清朝第九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的第七位皇帝,清朝以及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有实际统治权的皇帝,也是清朝最后一位通过秘密立储继位的皇帝。咸丰皇帝即位后便勤于政事,大手笔地对朝政改革。为了挽救统治危机,咸丰帝颇思除弊求治。咸丰帝在位十一年,咸丰十一年8月22日崩于承德避暑山庄,享年31岁。

「历史」太平天国之三河大捷——迷雾之中的英雄末路

1858年11月15日清晨,立冬不久,一场大雾席卷了安徽中部,巢湖平原雾气沉沉。庐州西南的三河镇到金牛镇方圆30里,更是被大雾裹得严严实实,咫尺莫辨,正如此时此地,身处十万太平军包围里的五千湘军,眼前危机重重,却不知出路。突如其来的大雾,给试图突围的湘军蒙上了一层死亡的阴影。迷雾之中,酝酿着湘军史上最大的一场败仗。

太平天国悍将悲歌:血战乐平,侍王李世贤初战左宗棠,身中一刀

3月,太平天国侍王李世贤亲率太平军主力再次攻入赣北,目标直指景德镇。太平军攻了几次,没有成功,逐渐产生疲态,这时候,左宗棠决定出其不意,下令实施反击。太平军猝不及防,遭受大败。第二天,李世贤再调整方案,集中力量攻打西城,这招果然见效,守军大部被歼,左宗棠开始增兵。乐平之战是左宗棠的楚军单独和太平军对阵的首战,其表现优异,击败了李世贤部太平军主力,扭转了战局,打通了曾国藩湘军的粮道。

太平军2万人就敢北伐?李秀成说北伐是败亡的原因?

于是有了太平军北伐。但是李秀成在《自述书》中总结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排在前几位的失误就是北伐。李秀成认为北伐是最终失败的重大原因。太平军轻敌了,这也是李秀成认为是失误的原因。第三点,太平军派出的这2万人都是精兵。这次失败严重影响了太平军的士气。李秀成是指责杨秀清是败亡的根源。猛将陨落,精兵损失,这对太平军都是打击。

翁同龢藐视曾国荃,认为建功,时势造英雄而已,相见后方知大错

翁同龢在朝廷上步步高升的同时,在东南方有一批将领也正在崛起。翁同龢认为他们之所以能加官进爵,也只是时势造英雄而已。曾国藩曾国藩作为剿灭太平军的第一功臣,被封为侯爵,在当时汉大臣中实属第一。翁同龢还因为曾国藩弹劾过自己的大哥翁同书,而记恨老曾。这也是有史记载的翁同龢与曾国藩的首次见面。此时翁同龢37岁,曾国藩58岁,两人都是混迹官场的老油子了,自然不会提到以前不愉快的事情。

清朝战争:太平军进攻长沙受阻,萧朝贵冒死指挥,战死长沙

以至于停滞在郴州的太平军还没有及时出兵,和萧朝贵带领的前锋军队合兵一处,就听闻萧朝贵战死的消息。洪秀全、杨秀清等主力驻军在郴州的延误,不仅仅让清军的援救迅速抵达长沙城,还间接延缓了萧朝贵的攻城速度。抵达长沙城的萧朝贵接连攻破城外营盘,逼近长沙城。愤怒不已的萧朝贵亲自冲上前线指挥战斗,不幸被清军大炮击中,战死长沙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