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军

民族英雄:台湾省巡抚刘铭传往事

相传清末的某一天,淮军大佬李鸿章带了军中三个后生小辈,前去谒见湘军祖师爷曾国藩,主要目的是给三个人谋个好出路。《大清徽商》剧照一番相面,曾国藩心里有了数,经过简单交谈,他对李鸿章交了底,第一个头脑灵活善于钻营,但稍显轻浮成不了大事;第二个老实可靠,沉稳有余,魄力不足;唯有那个脸上长麻子的,气度雍容、不卑不亢、胸有丘壑,将来必成大器。此人就是淮军名将、台湾省第一巡抚——刘铭传。

太平军血战嘉兴:叛将程学启被爆头而亡,击 ... 清兵4000余人

1863年12月,无疑是原太平军降将,现为淮军第一悍将程学启最辉煌、最幸福之时,他借助两顿饭局,成功干掉慕王谭绍光、纳王郜永宽等太天国5位王爷4位天将,...死已投降之太平军4万余人,拿下了苏州。此时,悍将程学启无疑就是李鸿章之王牌,刘、潘、张、吴等则只能打配角了。然而,幸运之神不会一直眷顾他,很快他就在嘉兴城下被荣王廖发寿、挺王刘得功用...爆头而亡,连同4000余清军也一起命丧城下。

悲歌悍将刘官芳:击伤「 ”洋枪队”首领戈登,点燃 ... 包冲向敌军

俗话说,「”乱世造英雄”,这用于晚清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就非常适合。太平天国运动是史上最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历时14年,席卷全国十余省,攻略500余座城市,曾一度将大清帝国推向灭亡边缘。太平天国运动虽然有许多不足之处,但不能否认的是,天国阵营中悍将如云,英才辈出;他们为了改变自身命运,奋起反抗封建专制统治,追求心中理想的「”人人平等,无处不均匀”之凡间天国。虽然他们最终失败了,倒在对手的屠刀之下,但其精

为什么咸丰帝让曾国藩派援兵,他抗旨;老师求救,他也拒绝

曾国藩刚创立湘军的时候,太平军已经定都南京开始北征和西征,江西、安徽、湖北等省告急,咸丰帝让曾国藩出兵救援,但曾国藩以湘勇初创,还不能出战为理由,拒绝出兵。其实曾国藩与吴文镕的关系是很好的。然而咸丰帝急于求成,多次催促吴文镕带兵出战,曾国藩得到消息,急忙修书给他说,千万不能出武昌城,因为不出战受到处分也不用害怕。

晚清湘军---文人带兵,军中悍将(三)

作战中其数次击败太平军,被擢升为知府,1852年,江忠源追击太平军至全州。1858年其在三河之战中陷入太平军的重兵包围,最终战死,所部尽覆。李续宾自参加湘军至三河败亡,"七年之间,先后克复四十余城,大小六百余战",成为湘军中少有的悍将,是打击太平军十分有效的清军将领。随后其率军在南昌,岳州等地数次击败太平军,挽救了湖南湖北岌岌可危的形势。1856年罗泽南率军进攻武昌城,在一次战斗中不幸被飞炮击中去世。

红羊之劫:洪秀全、拜上帝会与太平天国运动简史

中国历史的发展往往有许多必然的趋势与规律,也充满了太多的偶然性因素。道光年间,...战争炮火消弭不久,一场席卷江南的风潮正在酝酿之中。科举场上不顺己意的广东考生洪秀全,心生怨恨,进而厌恶孔孟之书。两次童生试落榜后,洪秀全大病了一场,卧床40余天,一度危及生命。

李鸿章三次顶撞老师曾国藩,关键时刻让步让曾国藩感激涕零

清朝末世沉沦,惨遭列强蹂躏,船坚炮利皆不如世界列国,而能斡旋多年,苟延残喘,所恃者只有一个李鸿章,李鸿章力主洋务,雄心大才却步步维艰,受内外掣肘之害,致使北洋海军军费长期不足,武器战备陈旧落后,甲午一战北海海军全军覆灭,朝堂上下、在野士子百姓皆言李鸿章该...,或许此时李鸿章才明白当年老师曾国藩急流勇退的无奈和苦涩。

太平天国将领为何宁愿被俘受酷刑,也不愿寻短见,原因很简单

太平天国与清军战斗了十多年,名臣大将消耗殆尽。在这场战争中,有一件事是大多数人不理解和怀疑的,那就是,在我们的印象中,清军中被俘的将军并不多。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在死前或失败前...,而太平军的许多将军被活捉并被折磨致死。是因为他们害怕死亡吗?首先,我们必须清楚,太平军将领没有...,不是因为他们贪生怕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