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

太平天国悍将悲歌:血战乐平,侍王李世贤初战左宗棠,身中一刀

3月,太平天国侍王李世贤亲率太平军主力再次攻入赣北,目标直指景德镇。太平军攻了几次,没有成功,逐渐产生疲态,这时候,左宗棠决定出其不意,下令实施反击。太平军猝不及防,遭受大败。第二天,李世贤再调整方案,集中力量攻打西城,这招果然见效,守军大部被歼,左宗棠开始增兵。乐平之战是左宗棠的楚军单独和太平军对阵的首战,其表现优异,击败了李世贤部太平军主力,扭转了战局,打通了曾国藩湘军的粮道。

太平军2万人就敢北伐?李秀成说北伐是败亡的原因?

于是有了太平军北伐。但是李秀成在《自述书》中总结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排在前几位的失误就是北伐。李秀成认为北伐是最终失败的重大原因。太平军轻敌了,这也是李秀成认为是失误的原因。第三点,太平军派出的这2万人都是精兵。这次失败严重影响了太平军的士气。李秀成是指责杨秀清是败亡的根源。猛将陨落,精兵损失,这对太平军都是打击。

师徒两人都有军队,世人只知曾国藩的湘军,李鸿章的淮军差在哪?

1853年,晚清重臣曾国藩着手组建一支私人军队,他参照明朝戚继光将军的营制,创办了以湘人为主体的湘军,成为湘军统帅。1863年,曾国藩的徒弟李鸿章在江淮附近招兵买马,也组建了一支新式军队,是为淮军。曾国藩和李鸿章师徒两人都曾组建过军队,为何世人只知湘军厉害而不知淮军,后者到底差在哪?众所周知,湘军是支纪律严明的军队。除此之外,李鸿章对部下贪赃枉法的行为也是视而不见,民间关于淮军的评价往往很低。

左宗棠收复北疆,英国替阿古柏求情,李鸿章动摇,左宗棠超狠绝 ...

1876年秋,左宗棠底定北疆,扫清了阿古柏在我...一带的侵略势力,使天山以北的广袤土地重新回到祖国怀抱。深秋时节的北疆,已是白雪皑皑,天寒地冻。统兵大将刘锦棠忽然重疾缠身,卧床休息,将士转战,长期不曾得到休整。鉴于此,左宗棠命令作战部队集中于...,修养生息,练兵备战,等到明年春暖花开时进兵南疆,收复南疆。天山终年不化的积雪,印证湘军的忠诚胆略。左宗棠收复新疆的过程中,面临着...行动之外的重重压力。

翁同龢藐视曾国荃,认为建功,时势造英雄而已,相见后方知大错

翁同龢在朝廷上步步高升的同时,在东南方有一批将领也正在崛起。翁同龢认为他们之所以能加官进爵,也只是时势造英雄而已。曾国藩曾国藩作为剿灭太平军的第一功臣,被封为侯爵,在当时汉大臣中实属第一。翁同龢还因为曾国藩弹劾过自己的大哥翁同书,而记恨老曾。这也是有史记载的翁同龢与曾国藩的首次见面。此时翁同龢37岁,曾国藩58岁,两人都是混迹官场的老油子了,自然不会提到以前不愉快的事情。

如何步步升级,每一次挫败,曾国藩是如何面对的?

曾国藩,没有显赫的家世,天赋堪称晚清同时代大人物中最差的,但是一个善于抓住机会和创造机会的人,善于反思,痛定思痛,每一次的失败,都懂得反思自己的不足之处,如何避免再次发生,而且执行力强。

清朝战争:太平军进攻长沙受阻,萧朝贵冒死指挥,战死长沙

以至于停滞在郴州的太平军还没有及时出兵,和萧朝贵带领的前锋军队合兵一处,就听闻萧朝贵战死的消息。洪秀全、杨秀清等主力驻军在郴州的延误,不仅仅让清军的援救迅速抵达长沙城,还间接延缓了萧朝贵的攻城速度。抵达长沙城的萧朝贵接连攻破城外营盘,逼近长沙城。愤怒不已的萧朝贵亲自冲上前线指挥战斗,不幸被清军大炮击中,战死长沙城。

地图上的战争:天京再次被围!李秀成围魏救赵,再次解围

形势的危急,让驻守在巢县的李秀成不得不带兵撤离前往救援江北,驻守在浦口。和春、张国梁为了防止太平军在浙江地区肆虐,放弃了对于天京的围攻,想要回援浙江境内。江南大营清军的撤离,让天京之围不战而解。李秀成趁此机会一路拿下无锡、苏州,收降清军五万,兵威大震,天京被围的危机也被顺利解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