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债不还 即使成佛也业报难逃 诸比丘觉得奇怪,这个婆罗门为何不肯接受囯王的金钱,而宁愿收取须达多长者的金子?因而禀告佛陀说:「世尊!有什么因缘被此婆罗门为难,不让佛陀前进?」。佛陀又告诉诸比丘说:「你们知道吗?那时候的太子,就是现在的我;公子是须达多长者;戏人即今天的婆罗门。因为这个缘故,你们如果有亏欠人家债务,千万不可负债不还,否则到了成佛也脱不了负债难关。」。
若要供养,若迟疑,回报既慢且少! 一位穷苦婆罗门的慷慨奉献行善要趁早,并且要制止心,不要去作恶,若迟疑,则心易于造作恶行。国王就要手下送一块布料给这婆罗门,奖赏他虔诚的信仰和慷慨供养。「这婆罗门如果初夜时就供养,那么他所得到的奖赏会更多。但他是在后夜才供养,奖赏就少了。一个人若要布施,应该马上做,若迟疑,回报既慢且少。更有甚者,可能甚至就不布施了,毕竟人心容易做恶业。」。
真正可以帮助你的人 「放心吧!你已经找到真正可以帮助你的人,一位永远能给你安慰,给你皈依的人,累世以来,你为亲朋好友去世所流的眼泪,多得无法计数!」佛陀接著告诫他:「过去,你执著贪爱,现在弃绝它们吧。未来,不要让贪爱奴役你,此刻,也不要陷入任何的执著,没有执著,贪爱就完全消灭,你就会证得涅槃了。」。山达迪听完佛陀的说法后,就证得阿罗汉果。
指导婆罗门 礼敬值得礼敬的人当下证得初果 佛陀瞥见婆罗门时,请他前来相见。婆罗门来的时候,向神祠礼敬,而没有向佛陀礼敬。佛陀的话使婆罗门心情愉快,佛陀眼见婆罗门处于有利的身心状况之下,就运用神通,在空中示现迦叶佛的金色浮图塔。佛陀更向婆罗门和信众解释有四种人值得建立浮图塔:佛、辟支佛、圣者弟子和转轮圣王。佛陀强调要礼敬值得礼敬的人,佛陀说法后,这婆罗门就证得初果。
佛陀从忉利天返回世间 舍利弗尊者率领大众欢迎佛陀 事后,佛陀到忉利天教授三个月的阿毗达摩(论),往生忉利天的摩耶夫人也来听佛陀说法。这时候,舍利弗尊者在舍卫城结夏安居,佛陀指示舍利弗向其他比丘讲解阿毗达摩。舍利弗尊者便利用三个月的结夏安居期间教授完整部的阿毗达摩。并会降临舍利弗尊者安居的山卡沙市。许多天神和婆罗门陪伴佛陀返回人间,舍利弗尊者则率领大众欢迎佛陀,大众讚叹佛陀返回人间的盛大辉煌。
青年供花,佛述前因 一时,佛在舍卫城。有五百位悠闲自在的扎德沃青年经常游逛野外公园,享受大自然的明媚风光。他们在盛开着白莲、青莲等各种奇花异卉的公园里无忧无虑地嬉戏,经常以各种花蔓编织头饰、耳环、鼻环、项链、臂环、手环等,于美妙的乐声中欢度良辰美景。五百扎德沃人远见佛陀金光闪闪的身相,生起极大欢喜心,立即前迎世尊,供养各种花鬘,恭敬顶礼令佛欢喜,右绕三匝后才依依不舍地离去。
婆罗门作贼畏打,终证圣果 一发心常行供施的婆罗门希望凡来接受自己供养和布施的人不要有任何争论和斗争等不祥之事。一个以偷盗为生的婆罗门趁机偷走金银财宝等物品,别的婆罗门发现后即放弃争论,上前抓住他狠狠鞭打,小偷招架不住,往祗陀园逃命。当他逃到祗陀园目睹世尊及僧众无有任何喧闹、寂静祥和的气氛时对清净僧团生起很大欢喜心,觉得自己作婆罗门不能满足,即于世尊足下恭敬顶礼祈求出家受持比丘戒。
太子投火自焚 就为了满足一件事 太子就恭敬地接足顶礼,请婆罗门为他说法。太子遵循婆罗门的要求,挖成了一个大火坑。梵天国王和夫人、采女们都劝说婆罗门,要求用国城、妻子供养他,求他不要叫太子跳火坑。于是全国各地,从贵族到平民,同时聚集前来,他们在一起反复哀求婆罗门,所说的对话和国王、夫人一样。太子听婆罗门说完这首偈语,就挺身往火坑里跳。
放下就是解脱 放下就是解脱佛陀住世时,有一位名叫黑指的婆罗门来到佛前,运用神通,两手拿了两个花瓶,前来献佛。这时黑指婆罗门说:“我已经两手空空,没有什么可以再放下了,请问现在你要我放下什么?”禅思禅悟“放下!”这是非常不容易做到的。这些重担与压力,可以说使人生活过得非常艰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