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罗门

唯有“嗔恨”才是该“ ... ”之物

唯有“嗔恨”才是该“...”之物有一个婆罗门生养了一个瞋心很重的女儿,经常触怒婆罗门,惹他生气。有一次,女儿又把婆罗门气得七窍生烟,因而萌发...女解恨的念头。世人大多容易瞋恨,因而经常发生不幸事件。其实世上并无可瞋可恨而非...之不可的人,唯有「瞋」、「恨」才是该「...」之物。

比丘一念善心种福田

比丘一念善心种福田很久以前,有一位精通相术的婆罗门,长年游历四方。婆罗门见到比丘的当下,心中莫名的惋惜,他预知,七天之后,这位比丘的寿命即将终了。婆罗门并未对比丘透露支只片语,只在树下歇息一会儿,便匆匆地离开了。婆罗门慎重地启口问比丘:“最近,可曾修过什么大福报吗?”婆罗门仍不放弃追问,再请比丘仔细推想。思索了好一会儿,比丘总算回忆起数天前的一件事,但他认为这只不过是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海尘劝请众生发心

海尘又在其余千名太子前一一如前劝发菩提心,并及八万四千小国国王与无量数众生,皆承海尘劝请而发无上菩提,各自归家稳坐,思维如来剎土庄严功德。海尘一日心生一念:我已劝如此多众生皆发无上菩提心,且亲在佛及僧众前恭请、承侍、供养七年。

当场其他众生所发誓愿

当场其他众生所发誓愿当此之时,城中有一婆罗门语于海尘:‘你于无量劫中行菩萨行时,我必承侍,供养资具、伴你行持。愿你成最后有者时,我能成为你父。你得菩提后愿我能为你之大施主,并请赐我得无上菩提之授记。’有一极调柔海天女则说道:‘愿我于无量劫中为你做事,你成最后有者之时,愿我能成为你母。你得菩提后,愿我能成你之大施主,并请赐我得无上菩提之授记。’又有一星天女水天星则云:‘愿你成最后有者时,我能成为你姨

辐轮王与诸人发愿并得授记

辐轮王与诸人发愿并得授记辐轮王也于七年之中未生贪、嗔、癡等念,亦未生起执着国政、财富、儿女、饮食、睡眠等念头,自他之心也未曾生起。辐轮王恒时明然照见十方微尘数如来剎土功德庄严,不见山河大地、日月星辰诸种法,唯观如来清净剎土,且发愿。他们以菩萨大幻变法供养如来,且欲听闻此等发心菩萨所得授记。

普度王子行布施

普度王子行布施普度王子行布施之公案与上文所述义成王子布施公案内容大致相同。此时,整个山河大地开始震动,诸天人观察大地震动因缘时,方才了知此乃普度王子布施儿女所致。原来当婆罗门把两个小孩带到西步瓦国后,国中人民亲眼目睹普度王子行常人难行之布施义举后,均对普度王子生起信心。普度王子这下乃得以行广大布施利益众生,人们均称赞他为“大施主”。

月兔的由来

于每月十五日,山兔师徒都要守持八关斋戒。帝释天知道后,就以婆罗门形象现身此地,他装作饑饿且又迷失方向之人来到山兔面前。山兔见之后为安慰婆罗门,便立即邀请他来此寂静地做客。而山兔根本不欲以其它众生血肉布施与婆罗门,它便準备用自身骨肉奉献与他。

婆罗门子智慧抉择

婆罗门子智慧抉择释迦牟尼佛曾有一世为一婆罗门儿子,当时有一大臣广闻博学,知识渊博,婆罗门子便在大臣处听闻吠陀教授,随后就精通一切以吠陀为主之学问技艺,并因此而深获上师特别关爱。而此婆罗门子则素来稟性善良,他听到上师所说话后即认其并不合理,故而一直未肯抬头。婆罗门子闻言后开始赞叹上师妙计,并高兴说道:“所言正是!所言正是!”

极难行之种种布施

极难行之种种布施释迦牟尼佛因地时曾有一世为商主,因广作布施而致美名远扬。魔王即以此等恐吓言词妄图令商主退失布施心。释迦牟尼佛以前成为威严商主时,对贫穷者等可怜众生非常关心,常将自己所有之一切悉数布施。帝释天劝解他说:“在你自己财富未圆满之前,给别人布施实非正确。你应放弃布施,积极积聚钱财,待有一定财产后再行布施也不为迟。”他将国库财富全部布施,又要求所有属下小国亦应如是广行布施。

嗔恨心能焚毁自他所有功德

嗔恨心能焚毁自他所有功德释迦牟尼佛曾有一世为梵施国王太子时,名为嘎西美男。另外,久远之前,释迦牟尼佛曾转生为一婆罗门种姓之人,对一切论典均精通无碍,对火供等一切事业也娴熟掌握,因而人人对他都十分恭敬。黑蛇发表意见说:“嗔恨心能焚毁自他所有功德,如有息灭嗔恨法门,实为稀有、善妙、殊胜。”此婆罗门于是对它们因势利导说:“这四大痛苦之根本乃在于无明,如无明灭尽,行等其他苦蕴也会全部灭尽无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