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罗门

阿那新—种下善根 得佛授记

一时,佛在舍卫城。当时,有位施主供养了许多甘美的食品,其中有『拉达』,不远处的婆罗门儿子见到了『拉达』,飞跑到世尊前祈求:「给我吧!」世尊没有立即给他,略作思索,便对他说:「你说一声『我不要』,然后,我再给你。」这个婆罗门儿子迫不及待地照说了,世尊很慈悲地把『拉达』给了他。

果嘎勒嘎——假因谤圣 堕无间狱

果嘎勒嘎比丘住在萨呷玛山,此山环境幽美,鸟语花香,十分僻静。附近的施主与婆罗门对果嘎勒嘎比丘十分恭敬,经常对他供衣物药食等。果嘎勒嘎比丘对二位尊者供养了多年,大施主的儿子都长大成人了。果嘎勒嘎就这样在王舍城散布着谣言,对二位尊者妄加毁谤。

宣传平等

迦旃延的教化...,善于个别谈话。迦旃延除主张种姓平等外,还主张老年与青年平等。如他在婆罗奈乌泥池和比丘一起进餐时,有一老婆罗门倚仗走来,大家纷纷起立让座,唯有迦旃延装着没有看见的样子,不理不睬,也不让座。

议论第一

迦旃延在佛弟子中称为议论第一,他思维敏捷,回答问题针锋相对,观点鲜明。迦旃延好友鲁醯遮是一个娶妻生子的婆罗门。另有一次他看到一妇人坐在河边哭泣,想投河...。迦旃延说法的特点,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针对人们思想上的具体问题予以开导,不作空泛无益的戏言。

瓦师驴子谁优秀

阿三见状觉得奇怪,便问他为什么如此的悲伤。瓦师边擦眼泪边道来:「今天一大早,我用驴子载了瓦器要到市集去卖,出门不到一刻的工夫,驴子走着走着,突然一个踉跄,竟然把我多年来辛苦做成的瓦器全部给砸了!」阿三听完事情的原委,很高兴的说:「这头驴子实在是太棒了!好几年工夫做成的瓦器,居然一下子就能全把它弄破。请你将这头驴子卖给我吧。」瓦师听了当下很欢喜的就成交了。

月光国王

一时,佛在舍卫城,对众比丘赞欢布施的功德说:“诸比丘,我了知布施的圆满功德和少分功德,若欲界(KamaLoka)众生能像我一样,悉知布施的圆满功德和少分功德,则他们自己所拥有的一切,都不愿享用的,即便是一口饭,也愿意布施的。只可惜众生不像我那样了知这些功德。时诸比丘请问:“世尊,以何因缘今对我等赞欢布施的圆满功德与少分功德?唯为我等宣讲。”世尊谓诸比丘:“诸位,我不仅是今生赞欢,而且前世我也曾赞欢

一念真诚:婢女成王后

巨富耶若达在他的多处田园中有一处未罗园,看守这个未罗园的是耶若达的一个婢女,名叫黄头。黄头远远的就看见两位修行人沿途托钵,这时黄头突然灵机一动,心想:“...脆把早饭施舍给这个和尚,也许他能帮助我改变婢女的身分。”这个原来看管未罗园的婢女,就这样一步登天,成了国王的嫔妃。国王还给黄头一个未罗夫人的封号,并且给她不少的赏赐,让她为居后宫嫔妃之首。

婆罗门寻子

佛陀时代,有位婆罗门,年迈得子。老婆罗门伤心欲绝,连续数日都伏在孩子的尸身上痛哭,最后因难以承受而晕厥,当苏醒时,亲友们都劝他要将独子安葬,但老婆罗门万般不舍,亲友们只好不顾他的阻止,合力将往生的独子埋于城外。心意已决的婆罗门不顾亲人的劝阻,斋戒沐浴后就动身前往狱所。历经千辛万苦后,老婆罗门终于如愿抵达目的地。婆罗门抵达东园,一眼就看见昔日的独子,正在林间与玩伴们嬉戏。

放下才是真解脱

佛陀要黑指婆罗门放下的不是手中的花瓶,而是心里的执着。一天,原坦山和一位师弟一起下山,经过一条小河时遇到一位漂亮姑娘。放下就是要忘掉,忘得一干二净。烦恼都是自找的,只有放得下才能获得解脱,才能活得快乐、幸福。

说与不说之间

佛陀对这样的行径并不完全同意,就对大臣禹舍说:“婆罗门!我不说‘应当将所有看到的一切说出来’,我也不说‘不应当将所有看到的一切说出来’,所听到的、所觉了的也一样,不说‘应当’或‘不应当’将所听到、所知道的一切全部说出来。婆罗门!如果将所看到的说出来,会造成不善法的增加,善法的减少,那么,我就不说,反之,如果能促成不善法的减少,善法的增加我就会说。听到的、觉了的也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