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

浅谈「 ”襄樊之战”刘备为什么不去救关羽的原因,刘备在怕什么?

汉中之战第一阶段示意图而曹操可以说是这一年三方势力中最大的失败者,对外他接连败在孙权、刘备之手,丧失了荆州、汉中等地的控制权,对内为了支撑曹魏连年的征战,曹操只得对境内的百姓行横征暴敛之事,因此致使百姓怨声载道,民怨沸腾,各地起义不断,曹魏疲于应付。此时刘备势力正处于鼎盛之际,兵强马壮,且刚刚击溃曹操,士气正旺,所以在刘备攻克汉中不久,在荆州镇守的蜀汉大将关羽就再次率军对曹魏发起了全新一轮的进攻。

孙权有一奇才而不能用,此人立即投靠刘备,为蜀汉换来50年江山

而庞统和孙权也是如此。一般认为,庞统追随刘备是天经地义,但这并不是历史事实,历史上的庞统,一开始就没想过追随刘备。建安十四年,刘备坐稳了荆州,庞统并没有投靠刘备。周瑜病逝后,庞统却借给周瑜吊丧的机会,向江东毛遂自荐。庞统用了短短数日,就将自己的智慧和天才展露无遗。他知道自己在江东没有根基,所以先把自己推荐给江东名士,再借这些名士之口上达孙权。

江东六郡之主,原来是「 ”孙会稽”

「”三国”时期董卓、李傕、曹操等人先后「”挟天子以令诸侯”,但许多割据势力的「”官方职务”并不高。例如割据辽东的公孙度、公孙康、公孙渊虽然称霸一方俨然是独立王朝,但正式官职一直是辽东太守。割据江东的孙策、孙权兄弟虽然控制着江东六郡,但他们的行政职务长期都是会稽太守。无论是「”小霸王孙策”还是「”碧眼儿孙权”,都是「”孙会稽”。《三国志》记载孙坚没有为子孙留下一郡一县之地,可以说江东六郡是孙策一刀一

三国有一隐藏的神秘高手,江东三代视其为「 ”噩梦”,却被后人忽视

三国有一隐藏高手,很多人都不知道,他擒...关羽父子,射死黄忠,这等「”高人”竟然只是东吴的一个无名小将,此人便是马忠。那么三国为何会有这样的神秘高手存在呢?还有没有比他更强的人了呢?马忠答案当然是有,如果马忠算是针对蜀汉集团的一个bug的话,那么实际上还有另外一个人则是江东孙吴集团最痛恨的病毒,这人就是黄祖,对于江东集团来说,他简直就是一个猫头鹰式的「”死亡嚎叫者”。黄祖这个人实际上比较渣,他打

刘备伐吴兵败,陆逊追击被困八阵图,不得已撤军,真相是这样吗?

陆逊率兵追击,被困于诸葛亮八阵图中。不得已而撤军北防曹魏。可真实历史是这样吗?在夷陵之战中,陆逊采取骄兵战术,数次败于刘备。陆逊先攻蜀汉军一营,虽然交战不利。陆逊命水军封锁长江,孙桓扼守夷道,将蜀军分割于大江东西,遂行各个击破。刘备败退至马鞍山,依险据守。陆逊即集中兵力,四面围攻,蜀汉军土崩瓦解,被歼数万。刘备逃奔秭归,令在险道上焚烧铙铠,以阻塞吴追兵道路。

谁造成蜀国最大的内乱?不是魏延更不是孟获,而是雍闿

说到蜀汉的内乱,一般第一个想到的会是什么呢,魏延之乱还是孟获?那究竟是谁造成了蜀国最大的内乱呢?有意思的是,孙权封了雍闿一个永昌太守。但永昌其实是益州郡西边的郡,根本不是雍闿的势力范围。后来雍闿的叛乱范围越来越扩大,牂牁太守朱襃也响应了雍闿。没错,诸葛亮并不是要南征孟获,当时的大头目就是雍闿哥。

若曹魏灭亡,吴蜀如何分割天下?诸葛亮想法很高明

公元222年,蜀主刘备为了给关羽报仇,收复荆州,发动倾国之兵,向东吴孙权发动了猛攻。谁知陆逊在夷陵之战中大败蜀军,火烧连营,从此以后蜀汉大衰,军力不复出三峡以东。刘备死后,诸葛亮执政。为了摆脱四面受敌的险境,诸葛亮派遣邓芝为使节,重修孙刘联盟之好。孙权见诸葛亮示好,便也顺水推舟,背叛曹魏,重新建立了吴蜀同盟。在签订盟约后的酒会上,孙权故意装醉,有意试探邓芝以及其背后诸葛亮的态度。

最诚实的外交官,蜀吴平息战火40年,此人立下首功

蜀国和吴国,喝同一江水,不同一条心。这很正常,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222年,刘备伐吴失败,次年病死,蜀汉、东吴的关系降至冰点。诸葛亮对吴国的意图,是完全联手。不过,这场灭魏之后的蜀吴大战,只存在于假想之中。三国中,堪称最诚实的外交官邓芝,在251年去世,他的人生最高职务是车骑将军。

此人是曹操的心腹爱将,击败过孙权张飞马超,为何却晚节不保

众所周知,曹操最信任的武将都是他的宗族兄弟。但在笔者看来,有一位叫作曹休的年轻将领,其综合能力当属一流。论攻坚战,曹休不仅击败过张飞马超,还多次打败过孙权,可谓是有勇有谋。不过曹休在他晚年之时,却因一战声名尽损,倒令人唏嘘不已。据《三国志曹仁传》记载,在曹操起义之时,曹仁还流落在千里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