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

诸葛亮北伐,却悄悄留下1万精兵防备一仇敌,蜀汉灭亡都不准回防

常言道:「”国与国之间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而三国时期的蜀国和吴国正是这一名言的最佳诠释。赤壁之战时,孙权和刘备为了抵御北方曹操的进攻,建立了「”孙刘联盟”。曹操败退后,孙权以「”借”的名义,与刘备一起分割了荆州。随后刘备入蜀,击溃曹操占据汉中,从实现了诸葛亮「”横跨荆益”的战略构想。就当蜀汉势力到达顶峰之时,昔日的盟友孙权却在背后捅刀子,夺取了荆州,...死了关羽,

刘备和关羽两次羞辱孙权,破坏孙刘联盟,诸葛亮为什么不制止?

我们分析三国史料却会发现,真正破坏孙刘联盟的,可能不是孙权而是刘备。受到刘备羞辱的孙权忍气吞声,为维护孙刘联盟而进行了最后的努力,但是他提出的要求被关羽无情地拒绝了。关羽拒绝孙权的请求,还真是无可厚非,因为即使换诸葛亮赵云守荆州,也会拒绝孙权这个看似合情合理的请求。孙权为了维系孙刘联盟,把自己的妹妹送给了刘备续弦填房。

孙权拿下荆州后曾四次图蜀,因形势而不能成

东吴攻下荆州三郡,刘备率军五万支援关羽。全琮也建议孙权偷袭荆州,但为防事泄并未回。公元200鲁肃也建议拿下荆州后,也是要夺下益州。孙权一开始是提议两家联合夺蜀的,刘备不同意。所以孙权要先夺荆,再并益。现在孙权已拿下荆州,下一步就是图蜀。权复以刘璋为益州牧,驻秭归。这时孙权坐镇公安。这一年荆州发生大疫,孙权免除荆州一年税赋。七月孙权遣使向曹丕进贡,即承认曹丕是中央。

一把火烧掉蜀国辉煌的陆逊,晚年死于窃听一案

夷陵之战烧毁蜀国辉煌,气死刘备,吴蜀之间再无战事;石亭之战,大败魏军,使魏国折损曹休。出将入相,把持吴国军政在十余年,晚年时,却死于一起窃听案件。二宫之争波及全国,吴国上下一分为两派,朋比为奸,互相倾轧。显然,孙权借着这次的窃听案件,一方面打击朝臣的力量,加强皇权。另一方面,削减两位皇子的力量,并警示二位皇子悬崖勒马。英雄一世的陆逊,晚年如此下场,也是让人唏嘘。

刘备兵败夷陵后为何不回成都,而是一直驻守在白帝城直至驾崩呢?

可是刘备兵败夷陵后明明有时间回成都,可是他并没有这么做,而是一直驻扎在白帝城,这是为什么呢?刘备不回成都肯定有一点原因是羞于见朝中大臣,毕竟当时他不听劝阻执意讨伐东吴,如今被一个默默无闻的陆逊打败了,实在有些丢脸。而孙权得知刘备没有回成都而是驻扎在白帝城后心里也是有些害怕,再次遣使向刘备请和,这次刘备同意了。

... 父之仇难报!孙权五年三打黄祖无成效!三国最水的一国

而孙权在执掌江东之后,对黄祖发动的数场战役,更是让人们觉得孙权非常的能力不高。孙权发动的第1场讨伐黄祖的战役发生在建安八年,当时孙权听从了自己属下的意见,决定亲自率领军队去讨伐黄祖。江东后方却发生了非常大规模的暴乱,而孙权在再三权衡之下非常无奈的撤兵了,所以第1次讨伐黄祖的战役就这么结束了。第2次讨伐黄祖是在建安12年,在孙权平定了自己内部的判断和稳定了局势之后,就继续想要攻打黄祖。

孙权一生在蜀魏之间游走有余!为什么家庭方面是个彻底的失败者?

在魏、蜀、吴三巨头中,孙权是最「”嫩”的一个。孙权接班时,只有18岁。按照古人「”二十而冠”,还是未成年。而哥哥孙策一死,孙氏集团地动山摇,内忧外患、危机四伏。在这样的境况下,孙权不仅迅速站稳脚跟,还将父兄未完的「”霸业”发展成了「”帝业”,与曹魏、蜀汉鼎足而立,共分天下。就连轻易不服人的曹操都忍不住赞叹道:「”生子当如孙仲谋!”那么,这位曹操眼中的「”别人家的孩子”,究竟有何过人之处?1十五当县

张辽徐晃许褚合围孙权,为何周泰能将其救出?这三大优势缺一不可

众所周知,周泰做过一件足以让所有人记住他的一件事,那就是在张辽,徐晃,许褚三人合围孙权之时,他几进几出将孙权救出。张辽,徐晃和许褚三人是何许人也,他们可都是曹操手下的大将,三个大将都没有阻止的了周泰。却被张辽、徐晃两枝军,把孙权困在垓心。

夷陵之战尚未开战,孙权就向刘备求和退还土地,为什么刘备拒绝?

这点道理不光孙权知道,刘备也知道,但是刘备是被逼红了眼了,荆州对于蜀国来说太重要了。最后咱们回到问题,孙权求和就是怕两国消耗过甚,酿成亡国的大错。夷陵之战后蜀国国力再难和曹魏匹敌,而孙权作为三家里的最大受益者,守着如今的疆域等到死也没有再前进一步。只可惜,夷陵之战刚刚结束,吴国和蜀国就和好啦,曹丕也失去了一统天下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