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策

鬼谷子:想要别人乖乖听你的话,这个套路必不能少

孙策年仅十七岁,继承父志,势力逐渐强大。但占据卢江的军阀刘勋势力强大,孙策认为硬攻很难取胜,便派人给刘勋送去一份厚礼,并在信中把刘勋大肆吹捧一番。孙策以弱者的身份向刘勋求救,说上缭经常派兵侵扰,我们力弱,不能远征,请求将军发兵降服上缭。刘勋见孙策极力讨好他,万分得意。上缭一带十分富庶,刘勋早想夺取,今见孙策软弱无能,免去了后顾之忧,因此决定发兵上缭。根据目标的不同,采取的手段也各不相同。

嘻哈读三国:身先士卒,平定江东六郡,却死于小人之手,令人叹息

小霸王孙策,英勇无敌,纵横江东,连曹操都感叹:「”狮儿难与争锋也!”嗯……话说之前煮酒论英雄时,曹操说啥来着?对,说的是「”孙策借父之名,黄口孺子,非英雄也”,这会儿打脸不?孙策打了胜仗,派张纮去许都献捷,顺便讨要一个大司马的官职。这大司马是个什么段位呢?汉末时期,大司马位于三公之上,乃武官之首,比大将军还要高,这个职务一般不设立,张杨、刘虞、李傕担任过大司马。曹操这会儿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么牛气冲

周瑜之死谁是最大的受益者,冰山一角之下水很深,也很冷

周瑜:豪杰英雄士,风流美丈夫三国,一个被人们所熟知的时代,也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但真正当得起「”风流”二字的英雄,观整个三国史怕只有一个人能当得起,他英姿倜傥,顾曲风流,天配佳偶,总角之交,忠诚不二,智勇双全,此人便是周瑜。但是,在小说《三国演义》中,为了突出诸葛亮的妖智,给周瑜硬性地添加了不少人格上的缺陷,如「”心胸狭小”一类,最后是被诸葛亮给活活地气死了。就人物形象的普及率来说,这正史是永远

曹孙刘三家 ... 上的「 ”起家资本”,带你了解「 ”天下精兵”丹阳兵

「”丹阳兵”一词见诸史籍,有《三国志·吕布传》注引《英雄记》:「”丹阳兵有千人屯西白城门内,闻将军来东,大小踊跃,如复更生。”《英雄记》里记载的这件事,对于喜欢三国的朋友来说,应该并不陌生,这就是「”张飞醉酒失徐州”的故事。这里的丹阳兵,顾名思义自然是来自丹阳郡的士兵,只是丹阳郡在东汉属于扬州刺史部,为何在徐州却有一支丹阳郡人组成的部队「”丹阳兵”呢?我们也许能从汉末另外一位军阀袁术那里得到答案。

魏明帝举行酒会,此人未到,文武群臣全都得站立恭候

魏明帝曹叡有次举行酒会,邀请群臣参加。太尉华歆因年岁已大行动不便而不想参加,魏明帝于是下令,文武群臣跟着自己站立在宴席前恭候,华歆不来,谁都不得坐下。那么,这位备受魏明帝敬重的华歆到底是何许人也?在当时,华歆与陶丘洪都是高唐县名士,但陶丘洪一直自认为比华歆更有见识。中平五年,冀州刺史王芬图谋废除汉灵帝另立新君,暗中邀请华歆、陶丘洪一起参加。

吕范:你知道我和孙策关系有多好吗?

枯数定何须问,了却公家是奉公。如果在吴国选一位重臣你首先会想起谁?想来大部分人都会选择周瑜、陆逊、鲁肃等人,而这个人很难出现在选项中,吕范,字子衡。

孙权手下为什么没有顶尖的谋士?四大都督倒是智勇双全!

但却有一个怪现象,孙权手下好似没有一个特别出名的谋士。是孙权手下没有谋略人才还是我们被某种假象所迷惑呢?孙策临终把江东交给弟弟,并说,举贤任能,使其各自尽心尽力,以便保卫江东,这是孙权的强项。孙权的四任都督都是文武双全之人不过,以上四人好像并没有多少有名的智计给人们以深刻的印象,倒是东吴的四任都督好像都是个顶个的智谋之士。

皖城血案:孙权立威之战,18岁就树立起铁血冷酷的形象

孙权当时年仅18岁,即被东汉朝廷册拜为讨虏将军,兼领会稽太守,驻守吴郡。因此,孙权最初掌管江东时,局势动荡不安。早先,孙策在攻克庐江之后,任命李术担任庐江太守,并且还好心好意地给他留下了三千的兵马。

皖城血案:孙权立威之战,18岁即树立起铁血冷酷的形象

孙权当时年仅18岁,即被东汉朝廷册拜为讨虏将军,兼领会稽太守,驻守吴郡。因此,孙权最初掌管江东时,局势动荡不安。早先,孙策在攻克庐江之后,任命李术担任庐江太守,并且还好心好意地给他留下了三千的兵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