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策

皖城血案:孙权立威之战,18岁即树立起铁血冷酷的形象

孙权当时年仅18岁,即被东汉朝廷册拜为讨虏将军,兼领会稽太守,驻守吴郡。因此,孙权最初掌管江东时,局势动荡不安。早先,孙策在攻克庐江之后,任命李术担任庐江太守,并且还好心好意地给他留下了三千的兵马。

除了南京与武昌,三国时东吴还曾在哪里建都?

西晋太康元年,晋军攻占吴都建业,东吴灭亡。实际上,当过东吴国都的不止是建业,还有好几个。孙策之父孙坚在外领兵作战,孙家人住在寿春。割据淮南的袁术诱骗初出江湖的孙策为他攻城掠地,却一再食言,没有把相关郡县交给孙策。此时的孙策连一支像样的军队都没有,更不要说固定的都城了。直到孙坚旧部朱治劝孙策过江取江东以为立足根本,孙策这才向袁术借了点兵马,过江打天下。

晨云说三国:孙坚父子若不早逝,三国谁最强?

「”小霸王”孙策年纪轻轻就已经是气宇昂轩的英雄人物,笑傲汉末群雄,有着万夫不当之勇。然而最终却死在三个连姓名都不为人知的匹夫手中,年仅26岁就被迫抛下自己创下的大业,退出了群雄争战的舞台,成为史上一大遗憾。究竟三个刺客为何要刺...孙策呢?他们又是怎样...掉了有万人之勇的孙策呢?东汉末年,军阀四起,外戚和宦官两大集团为了把持朝政大权,互相争斗残...。至汉灵帝时,朝政更加...。灵帝时宠信宦官,

从张昭力主投降说起 论江东事业定位的转变

然而在赤壁大战之前,江东面临何去何从的选择时,张昭力主孙权投降曹操。张昭和周瑜的态度差别,本质是如何给江东事业定位的问题。而在这个过程中,江东事业定位的转变,又是其中关键性的一步。曹军南下时,张昭是力主投降的。

东汉为何把扬州治所放在小城安徽和县?

如果把浙江、福建、江西、上海、安徽大部、苏南合并为一个省级区划,把「”省会”放在今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你会不会觉得这个玩笑开得有点大?这真不是开玩笑,和县真的当过「”江东省(以上地区)”的「”省会”,时间是在东汉。扬州(省级)临江傍海,土地肥沃,资源富饶。扬州面积非常大,名城很多,仅郡治就有吴郡(江苏苏州)、会稽郡(浙江绍兴)、豫章郡(江西南昌)、丹阳郡(安徽宣城),更不用说非郡治的名城了。那么,

孙权逼死陆逊,真的是因为他参与了「 ”南鲁党争”吗?

前言陆逊,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家,参与了吕蒙袭取荆州,在夷陵之战中火烧连营大败刘备,为东吴政权的建立作出了杰出贡献。纵观陆逊的一生,他前半生是无比光荣的,得到了孙权的重用,但是晚年却被孙权逼死,不得善终。那么,在孙权逼死陆逊的背后,有何政治原因和时代背景呢?

孙权手下为什么没有顶尖的谋士?四大都督倒是智勇双全!

但却有一个怪现象,孙权手下好似没有一个特别出名的谋士。是孙权手下没有谋略人才还是我们被某种假象所迷惑呢?孙策临终把江东交给弟弟,并说,举贤任能,使其各自尽心尽力,以便保卫江东,这是孙权的强项。孙权的四任都督都是文武双全之人不过,以上四人好像并没有多少有名的智计给人们以深刻的印象,倒是东吴的四任都督好像都是个顶个的智谋之士。

吕范:你知道我和孙策关系有多好吗?

枯数定何须问,了却公家是奉公。如果在吴国选一位重臣你首先会想起谁?想来大部分人都会选择周瑜、陆逊、鲁肃等人,而这个人很难出现在选项中,吕范,字子衡。

魏明帝举行酒会,此人未到,文武群臣全都得站立恭候

魏明帝曹叡有次举行酒会,邀请群臣参加。太尉华歆因年岁已大行动不便而不想参加,魏明帝于是下令,文武群臣跟着自己站立在宴席前恭候,华歆不来,谁都不得坐下。那么,这位备受魏明帝敬重的华歆到底是何许人也?在当时,华歆与陶丘洪都是高唐县名士,但陶丘洪一直自认为比华歆更有见识。中平五年,冀州刺史王芬图谋废除汉灵帝另立新君,暗中邀请华歆、陶丘洪一起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