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郊生平简介与历史文学成就 父亲孟庭玢是一名小吏,任昆山县尉,家中清贫,孟郊从小生性孤僻,很少与人往来。自此,孟郊定居于洛阳立德坊。孟郊不仅在生活中惜守古道,而且在创作中亦以宣扬这种“道”为目的。孟郊惯用白描,《洛桥晚望》“天津桥下冰初结,洛阳陌上人行绝。榆柳萧疏楼阁闲,月明直见嵩山雪”笔力高简,历来为人称道。在句式上孟郊忌平缓流易,打破常规,力求古劲折,以古文句法为诗。
诗囚孟郊文学成就与历史评价 文学成就>诗歌内容>在内容上,孟郊的诗超出了大历、贞元时代那些狭窄的题材范围。>评价>唐人认为孟诗是“元和体”的一种,“元和已后”,“学矫激于孟郊”。注释有陈延杰《孟东野诗注》,夏敬观选注《孟郊诗》。
唐诗《游子吟》作者孟郊逝世 在1203年前的今天,0814年9月12日,唐诗《游子吟》作者孟郊逝世。苏轼称之“郊寒岛瘦”,后来论者便以孟郊、贾岛并称为苦吟诗人代表,元好问甚至嘲笑他是“诗囚”。195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刊印华忱之校订《孟东野诗集》,末附孟郊年谱、遗事辑录。注释有陈延杰《孟东野诗注》,夏敬观选注《孟郊诗》。事迹可参考韩愈《贞曜先生墓志铭》、新、旧《唐书》本传、夏敬观《孟东野先生年谱》、华忱之《唐孟郊年谱》。
韩愈的文坛江湖地位,可比及时雨宋江,胸怀却超越宋江很多 韩愈在唐代文坛的地位,相当于《水浒传》中的大哥托塔天王晁盖、小旋风柴进,更是文人心目中的「”及时雨”宋江。韩愈是古文运动的领导者,又长期担任最高学府国子监的祭酒或博士,在圈子里属于算是资深教授级别。韩愈还一度编修国史,起草文诰,更兼善写碑文,凡是想永垂不朽的都喜欢找他写碑,因此又有很多人捧他,导致韩愈的名气越来越大。韩愈自己好为人师,也很重视教育,经常教学生们如何学习,如何写好文章。当时,社会动荡
命途多舛,一生不幸,斗转星移,精神光辉,永存于世——孟郊 三次科考,上天垂怜,进士及第在孟郊41岁的时候,他参加了人生之中的第一次进士考试,希望可以借此来扭转命运,可是最终结果却让人失望,孟郊名落孙山。六十岁的孟郊已经被命运折磨的遍体鳞伤,此时,背上加菲。回顾孟郊的一生,幼年丧父,中年丧妻,晚年丧子,官场不顺,仕途坎坷,惨事都被孟郊一人碰上了。孟郊的一生虽然不幸,但是他的一首首传世佳作,却让孟郊的精神熠熠生辉,永远在文学的历史上发光发热。
孟郊的这首爱情诗,通篇犹如大白话,但却是最能体现出爱情的深情 唐朝有很多的诗派,特别是到了中唐时期,很多的诗人有点抱团取暖的意思,所以也就形成了各种不同的流派,那其中比较著名的有「”韩孟诗派”,这一派的诗人以韩愈和孟郊为首,他们讲究一个奇字,那就是把诗写得很奇特,可能会让人有些难以理解,这也正是「”韩孟诗派”,最为独特的一个地方。其实孟郊要比韩愈大,但是在名气上,则是要比韩愈小得多,两人相识之后,韩愈非常欣赏孟郊,于是极力地推荐他的诗文。这一点可谓是极为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