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璧归赵

赵国为何执着于“和氏璧”?“完璧归赵”的胜利者到底是谁?

“完璧归赵”的胜利者到底是谁?赵国从来是一个相对弱小的国家。所以赵国国力,并没有因此而得到发展。秦国“远交进攻”的战略,是一以贯之的。与它近邻的赵国,当然是它要打击的首要目标。赵国虚实,是秦王要弄清楚的第一个问题。秦王向赵国索要和氏璧,赵国不敢拒绝。别说蔺相如以一敌十,也别相信“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事实上渑池之会,根本就是赵国战败后的议和会议。

完璧归赵到底是谁胜利?完璧归赵的故事中主人公是谁?

主人公是蔺相如。秦昭王斋戒完毕,举行交换仪式时,蔺相如才把送和氏璧回赵之事告诉秦昭王,从而保全了和氏璧。窃以为,完璧归赵乃是秦王设计的一个圈套,故意成全蔺相如,使赵国的一切都在自己的掌握之中。完璧归赵,让秦暂时丢了一点面子,却为顺利灭赵,进而一统天下铺平了道路,可谓良计。

「中华历史故事新讲」完璧归赵 将相和(2)

上一集我们讲到蔺相如不辱使命,完璧归赵。回国之后,相如一时名声大噪。赵王认为蔺相如此行不辱使命,完璧归赵,功劳很大。就任命蔺相如做上大夫。此后秦国没有给赵国城池,赵国也没有把和氏璧给秦国。秦王派大将白起发兵攻赵,夺取简和祁,次年再夺取石城。到了公元前279年,秦昭襄王为了集中力量攻打楚国,派出使者告知赵惠文王,表示要与赵王停战,重修旧好,并相约于西河外渑池会面。赵王畏惧秦国,不愿赴会。

完璧归赵的背后:秦赵两大巨头在一块石头掩盖下的战略碰撞

「”完璧归赵”的典故妇孺皆知,并且从逻辑上看这个故事确实天衣无缝,不过由此引发的两个疑点却始终考验着人类智商的下限:第一,不管和氏璧多么珍贵,但拿十五座城池来换一块石头,先不要说志在天下的秦国国君会不会干,换你你会吗?第二,说蔺相如奉璧出使是因为赵国害怕秦国,可从后续的战争来看,尽管秦军略占上风,但双方的实力是旗鼓相当的,赵国有必要这么「”害怕”吗?一层层地抽丝剥茧,当历史完全摊开之后,呈现在我们

战国漫谈:蔺相如「 ”完璧归赵”壮举实为赵国灭亡的导火索

但蔺相如上任后却既无富国之举,亦无强兵之策,只是躺在完璧归赵的功劳簿上睡大觉,直到亡国,恐怕赵惠文王的子孙们也不知道为何有先王培养的如此良相也敌不过秦。位于山西榆次的蔺相如祠堂完璧归赵,让蔺相如好不风光,官职一路擢升,直至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故,完璧归赵乃是秦王设计的一个圈套,故意成全蔺相如,使赵国的一切都在自己的掌握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