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点评] 北宋 定窑白釉剔花模印百子纹枕 [专家点评]北宋定窑白釉剔花模印百子纹枕这件宋代定窑剔花模印百子纹枕,高13.5厘米,长30.6厘米,宽22.2厘米。枕为椭圆形,枕面施土黄色釉,菱形开光内剔饰折枝牡丹纹,篦划复线叶脉、花蕊,边缘剔划两道弦纹。侧壁满印百子戏莲纹,缠枝莲花繁叶茂,童子或坐于莲蕾上,或爬躺在藤蔓中,游戏于其间,充满生活气息。印花纹饰繁密而清晰,剔花刀锋犀利,线条活泼流畅,此装饰手法为其他各类瓷枕上所未见,极具特色。现藏于定州博物馆。
[专家点评] 北宋 定窑白釉剔花牡丹纹枕 [专家点评]北宋定窑白釉剔花牡丹纹枕这件宋代定窑剔花牡丹纹枕,高13.4厘米,长30.6厘米,宽22.2厘米。枕面椭圆形,中部稍凹,出檐,直壁,平底,底部有两出气孔。枕面剔白色化妆土成牡丹纹,牡丹花姿态优美,构图精练,划饰花蕊、花叶及边框。胎质较粗,白中闪黄,釉莹润而色泛灰黄,有密集、透明的冰裂纹,底露胎。现藏定州博物馆。
[专家点评] 宋代 定窑白釉褐彩如意形鹿纹枕 [专家点评]宋代定窑白釉褐彩如意形鹿纹枕这件宋代定窑白釉褐彩如意形鹿纹枕高13.6厘米,长24.7厘米,宽19.9厘米。枕为如意形,前高后低,中部稍凹。直壁,平底有气孔。胎色较白,胎质坚硬细腻。釉呈暗白色,微闪青,底无釉。枕面中心以釉下褐彩绘一回首而望的卧鹿,生动传神。周边用双线勾勒开光,开光外围装饰以珍珠地缠枝纹。枕边绘两周黑色边框。枕立面前侧模印开光内饰莲纹,其他三面模印扇形叶片纹,篦划叶脉。现藏定州博物馆。
[专家点评] 宋代 定窑白釉卧狮枕 [专家点评]宋代定窑白釉卧狮枕这件宋代定窑白釉卧狮枕高9.8厘米,长18.2厘米,宽9.5厘米。枕体为伏卧雄狮,长须,长尾,两眼圆睁,头扭向一侧。狮背为枕面,呈长方形,前略高,两侧翘起。整体釉色灰白,以釉下黑彩点狮双眼,使得雄狮平添生气。胎色较白,质坚硬细腻,是定窑白瓷中为数不多的象形瓷。以狮为枕被古人认为有镇宅、辟邪、永保平安之意。现藏定州博物馆。
[专家点评] 金 介休窑白釉壶 [专家点评]金介休窑白釉壶金介休窑白釉壶(另面)金介休窑白釉壶(底足)这件金代介休窑壶,瓜形器身,短流短把,满施白釉,仅足端无釉,壶把采用印花工艺饰花卉纹。还有定窑、磁州窑、山西各窑场等。山西的霍窑和介休窑的白瓷亦十分出色,特别是薄胎瓷,硬度高,釉面光洁,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足可以与名重一时的定窑白釉器相匹敌。
[专家点评] 金 磁州窑系仿定白釉印花碟 [专家点评]金磁州窑系仿定白釉印花碟底部侧面细部足此碟釉水较为稀薄,白中泛灰闪黄,质感欠通透细腻,印花纹饰及造型工艺见出时代特征,芒口,圈足较浅,胎色灰白,质感略显粗糙,应是金代磁州窑系仿定窑制品。虽不是定窑制品,亦是一件值得把玩的藏品。
河南古代陶瓷的科技成就 河南古代陶瓷的科技成就河南地处中原,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陶器的出现已有8000年的历史,它对人类生活发生了重大影响。现就河南陶器的出现,商代原始瓷的创烧,北齐白瓷的诞生,隋唐瓷业的勃兴及其宋元时期瓷业的繁荣若干问题论述如下,以就教于诸方家。据测定,河南巩县窑,唐代白瓷釉所含的Fe2O3为0.57%,比宋代定窑白瓷釉的0.96%还低,这是值得重视。
瓷史 上 瓷史上瓷史卷上弁言我国瓷业其来最古,其艺亦最精,惜无专书为之记载,故浅见者只知有宋瓷,无道及汉唐者。按《卮言》称,史系天监五年,丹阳山南得瓦物,高五尺,围四尺,上锐下平,如盒,沈约曰:此罨盂也,乃当时名,不知何品,盖即虞夏之瓦棺堲周也。釉之料半属玻璃,瓷之精者为药玉,则周之瓬器其精可想。
清高宗御制咏瓷诗 下 清高宗御制咏瓷诗下咏官窑贯耳瓶釉气犹滋火气磨,两傍贯耳足穿过。咏官窑海棠式瓶生二精陶出处州,近千年物拟琳球。咏官窑双弦小瓶宋时窑器至今存,围颈双弦朴可扪。咏官窑三登瓶修内成秘器,年陈陶气澄。咏官窑两耳壶底论越州及汝州,朴无矩度有神遒。以此品其第,高下原堪知。久置檀架间,未咏诚孤其。咏官窑筒器品称珍器亦称稀,生二陶成是也非,植笔簪花无不可,一家声应本相依。咏哥窑葵花碗哥窑百圾破,铁足独称珍。
邢窑瓷器的艺术成就 邢窑瓷器的艺术成就一、邢窑的发现唐代邢窑白瓷,工艺上取得的成就,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唐朝文献从各个角度清楚地记录了邢窑瓷器的存在,如李肇的《国史补》为修国史提供资料时谈到它。陆羽写《茶经》品评各窑生产的茶碗时,将邢瓷和越瓷并提,仔细评论了邢瓷如银似雪的特点。这些都说明邢窑瓷器的存在,影响深远。临城瓷窑的发现对邢窑考古工作起到了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