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窑

[专家点评] 金 磁州窑系仿定白釉印花碟

[专家点评]金磁州窑系仿定白釉印花碟底部侧面细部足此碟釉水较为稀薄,白中泛灰闪黄,质感欠通透细腻,印花纹饰及造型工艺见出时代特征,芒口,圈足较浅,胎色灰白,质感略显粗糙,应是金代磁州窑系仿定窑制品。虽不是定窑制品,亦是一件值得把玩的藏品。

[专家点评] 北宋 定窑白釉刻花莲瓣纹长颈瓶

[专家点评]北宋定窑白釉刻花莲瓣纹长颈瓶这件北宋白釉刻花瓶高19.8厘米,口径6厘米,底径8.9厘米。胎细白,釉透明,色洁白,积釉泛黄,足底露胎。采用刻花、划花技法,颈饰弦纹,周肩饰两组一菊一叶纹,腹部饰仰莲纹。刻工细腻,富于立体感。侈口长颈,广肩下折,圆腹,大圈足。瓶口配置卷枝钮鎏金银盖,其中心饰覆叶纹,采用锤和凿的技法,其下并以鎏金银片包镶圈足。1969年河北定州净众院塔基地宫出土。现藏定州市博物馆。

[专家点评] 宋-金定窑刻花大碗

[专家点评]宋-金定窑刻花大碗北宋定窑白釉刻花大碗(侧面)北宋定窑白釉刻花大碗(侧面)北宋定窑白釉刻花大碗(侧面)北宋定窑白釉刻花大碗(底部)北宋定窑白釉刻花大碗(细部)北宋定窑白釉刻花大碗(细部)北宋定窑白釉刻花大碗(细部)北宋定窑白釉刻花大碗(细部)北宋定窑白釉刻花大碗(足)该碗口径21.5公分,相当大,稍有变形扭曲。再对着灯光一照,胎薄而细呈肉红色:典型的北宋定窑器。

[专家点评] 宋定窑点彩牛拉车瓷塑

一男立于牛旁,右手扶轭,左手拉绳,头裹巾,浓眉、大眼、高鼻,身穿露膝短衣裤,腰系宽带,眼望牛首,对牛寄予厚望;另有一妇盘手坐于车厢内,头戴花冠,圆脸、大眼,状若即将远行。牛为仰首、竖角、引颈、双目远视、合嘴、挺胸、四足直立,牛颈前系绳,颈后设轭,状若即将奔赴远方,而任重道远。

[专家点评] 北宋 定窑酱色釉收口钵

[专家点评]北宋定窑酱色釉收口钵北宋定窑酱色釉收口钵(底足)北宋定窑酱色釉收口钵(俯视)北宋定窑酱色釉收口钵(足)这是一件北宋定窑烧制的酱色釉收口钵,高7.2厘米,口径19.2厘米,钵腹壁呈45度角斜着向上伸展,至口沿约1.2厘米处陡然垂直朝上并微微内收。全钵上下无任何纹饰,满施莹亮匀净的酱色釉,口沿一线因垂釉而成浅姜黄色。定窑烧制的酱色釉器物,人们常称之为“酱定”“紫定”或者“柿定”,皆是依“色”命“名”。

[专家点评] 北宋 白釉刻花莲瓣纹龙首大净瓶

[专家点评]北宋白釉刻花莲瓣纹龙首大净瓶北宋定窑白釉刻花莲瓣纹龙首净瓶(细部)北宋定窑白釉刻花莲瓣纹龙首净瓶(另面)这件北宋白釉刻花莲瓣纹龙首大净瓶高60.9厘米。肩部安龙首形流,龙首高昂,张口露齿,二目圆睁。瓶颈上半部分及肩、下腹刻多层凸起的莲瓣纹。定窑产品以中小型器物为主,大器十分少见。此瓶的高度达60厘米,形体高大,造型精美,装饰华丽,实为难得的珍品。1969年河北定县净众院塔基出土。

[专家点评] 北宋 定窑白釉法螺

[专家点评]北宋定窑白釉法螺这件北宋白釉法螺高18.5厘米。螺体表面浅刻水波纹,外罩白釉,釉色白中泛青。造型完全按照天然海螺用手工捏塑而成,比例准确,形态逼真,能够吹出洪亮的声音,充分显示了北宋定窑高超的造型工艺。法螺是佛教“八宝”之一,也是做法事时使用的一种乐器。此件法螺1969年出土于定州静志寺塔基,现藏于定州博物馆。

[专家点评] 北宋 定窑白釉褐彩轿

[专家点评]北宋定窑白釉褐彩轿这件北宋白釉褐彩轿通高15.8厘米。轿顶塑成用绳子和毛毡结扎而成的六角攒尖式,六面各贴一朵模印团华。轿身及轿夫施白釉,轿顶施黑褐色釉,轿身四周及轿夫身上也装饰性地点有黑褐彩。这件白釉褐彩轿采用了捏塑、堆贴、镂空、压印、刻花以及点彩等多种装饰技法,真实再现了北宋民间四人肩舆(轿)的形象,是定窑仿生瓷中罕见的精品。这件白釉褐彩轿1969年出土于定州静志寺塔基,现藏于定州博物馆。

[专家点评] 北宋 定窑白釉剔花牡丹纹枕

[专家点评]北宋定窑白釉剔花牡丹纹枕这件宋代定窑剔花牡丹纹枕,高13.4厘米,长30.6厘米,宽22.2厘米。枕面椭圆形,中部稍凹,出檐,直壁,平底,底部有两出气孔。枕面剔白色化妆土成牡丹纹,牡丹花姿态优美,构图精练,划饰花蕊、花叶及边框。胎质较粗,白中闪黄,釉莹润而色泛灰黄,有密集、透明的冰裂纹,底露胎。现藏定州博物馆。

[专家点评] 宋代 定窑白釉卧狮枕

[专家点评]宋代定窑白釉卧狮枕这件宋代定窑白釉卧狮枕高9.8厘米,长18.2厘米,宽9.5厘米。枕体为伏卧雄狮,长须,长尾,两眼圆睁,头扭向一侧。狮背为枕面,呈长方形,前略高,两侧翘起。整体釉色灰白,以釉下黑彩点狮双眼,使得雄狮平添生气。胎色较白,质坚硬细腻,是定窑白瓷中为数不多的象形瓷。以狮为枕被古人认为有镇宅、辟邪、永保平安之意。现藏定州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