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山

和合二仙的神仙传说

由于其名称为“和合”,后世的人认为和合应该是两位神灵的合称,就是“寒山”和“拾得”,经过长期的流传,和合亦辗转成了掌管婚姻的喜神。在我国传统的婚礼喜庆仪式上,常常挂有和合二仙的画轴。雍正皇帝正式封寒山为“和圣”,拾得为“合圣”,和合二仙从此名扬天下。《民间文学》一九七九年第八期所载《“和合二仙”传友情》,则仍以和合二仙为寒山、拾得。

寒山寺名称的由来

寒山寺名称的由来相传唐太宗贞观年间,有两个年轻人,一名寒山,一名拾得,他们从小就是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而且直到现在,寒山寺供奉的佛像仍是寒山、拾得,可见由他俩首倡的“和合”思想已在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块由清末著名学者俞樾书写的诗碑,已成为寒山寺中的一绝。此碑因屡经战乱,寒山寺多次被焚而不存。寒山寺的第四块《枫桥夜泊》诗碑,是一位与唐代张继同名同姓的书法家所书。

十年学佛路

十年学佛路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不知不觉出家已有十个年头。两年时光转眼飞逝而去,时间到了2001年7月毕业时,同学们有的是留下来常住雪窦寺,有的是回到出家寺院去常住,有的是继续报考高级佛学院。一读就是四年,其间如饥似渴地学习佛法,真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苦读圣贤书。”我是在2005年夏天北京佛学院毕业后,去北京广化寺常住的。出家至今整整十个年头了,其中有六年是在佛学院中度过的。

处事的秘诀

处事的秘诀唐代丰干禅师,住在天台山国清寺,一天,在松林漫步,山道旁忽然传来小孩啼哭声音,他寻声一看,原来是一个稚龄的小孩,衣服虽不整,但相貌奇伟,问了附近村庄人家,没有人知道这是谁家的孩子,丰干禅师不得已,只好把这男孩带回国清寺,等待人家来认领。寒山、拾得二大士不为世事缠缚,洒脱自在,其处世秘诀确实高人一等。

寒山拾得问对

昔日寒山问拾得曰:“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置乎?”

寒山拾得问答

往昔寒山禅师,曾经问拾得禅师说:「如果世间有人无端的诽谤我、欺负我、侮辱我、耻笑我、轻视我、鄙贱我、厌恶我、欺骗我、我要怎样做才好呢?」拾得禅师回答他:「你不妨忍着他、谦让他、任由他、避开他、耐烦他、尊敬他、不要理会他。再过几年,你再看看他又是什么样的一副面目。」寒山又问:「此外还有什么处世的秘诀,可以躲避别人恶意的纠缠呢?」拾得就告诉他:「我曾经看过弥勒菩萨偈,你且听我念来,偈子是这样说的:老拙

阿弥陀佛化身的故事

国清寺里厨房有二位修苦行的人,名叫寒山、拾得,他两人负责炊事,整天都在聊天,偷听的人都不知道他们在说些什么,因此人们都讥称他们俩是“疯狂子”。可是这二人只和丰干禅师亲近,并不理会他人。闾丘就将病情告知,于是禅师向他要了一个干净的瓶子,装水念咒,然后喷在闾丘头上,闾丘的病就立刻好了。

寒山寺的传说

寒山寺的钟声特别响高,据说在苏州城敲一下,东海邻国日本就能应一声。这两地钟声呼应,那是在传达寒山与拾得的别后离情。相传唐代在苏州寒山寺里,当家的是寒山、拾得两个和尚。这几句闲话原是说着玩的,谁知却伤了寒山、拾得的心。寒山真的请了冶匠,仿造神钟的模样,铸了一口大铜钟,悬挂在寒山寺高高的地方,称为“一方敲钟八面音”。拾得听到了这钟声,细细辨听,这是寒山思念他的心声啊。

普贤化身:拾得大士_中国佛教故事网

普贤菩萨,行愿无穷,分身尘刹,随缘教化众生。拾得大士和丰干禅师、寒山大士同为唐朝人。拾得虽是小小年纪,倒是很会讲话。拾得渐渐地长大了,典座师就让他管理食堂和香灯。拾得有时也在寺庄上放牛,吟啸歌咏,悠游自得。于是拾得一一叫唤那些牛。国清寺僧回到寺中告诉大众,大众才晓得他们所敬重的拾得贤士在这个岩洞里示寂,就将岩洞名为“拾得岩”。

文殊菩萨的故事:寒山拾得问答

寒山拾得问答(撮录「雪山师父交来」)往昔寒山禅师,曾经问拾得禅师说:「如果世间有人无端的诽谤我、欺负我、侮辱我、耻笑我、轻视我、鄙贱我、厌恶我、欺骗我、我要怎样做才好呢?」拾得禅师回答他:「你不妨忍着他、谦让他、任由他、避开他、耐烦他、尊敬他、不要理会他。再过几年,你再看看他又是什幺样的一副面目。」寒山又问:「此外还有什幺处世的秘诀,可以躲避别人恶意的纠缠呢?」拾得就告诉他:「我曾经看过弥勒菩萨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