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山

寒山寺的钟声

寒山寺①的钟声特别响亮,据说在苏州城敲一下,东海邻国日本就能应一声。这两地钟声呼应,那是在传达寒山与拾得的别后离情。相传唐代在苏州寒山寺里,当家的是寒山、拾得两个和尚。寒山真的请了冶匠,仿造神钟的模样,铸了一口大铜钟,悬挂在寒山寺高高的地方,称为“一方敲钟八面音”。>寒山寺的钟声敲响了,“当、当、噢噢来!”拾得听到了这钟声,细细辨听,这是寒山思念他的心声啊。

表示秋天的诗句 秋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

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故人万里无消息,便拟江头问断鸿。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秋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印祖故事:龙泉行堂修苦行,做事均须细心人(16)

四月份,大师到北京龙泉寺担任行堂。时间久了,拾得也交了不少道友,尤其与名叫寒山的贫家子,相交最为莫逆。意思是说丰干禅师多嘴,丰干禅师就是弥陀化身,可惜世人不认识。>那么,后来大家也都知道印光大师是大势至菩萨化身,其龙泉行堂的作为与拾得大师的行堂仿佛似之,都是菩萨的随缘示现和随机教化。

海涛法师:寒山拾得问答

有一日寒山禅师问拾得禅师一个问题,说:“如果世间有人无端的诽谤我、欺负我、侮辱我、耻笑我、轻视我、鄙贱我、厌恶我、欺骗我、我要怎样做才好呢?”>拾得禅师回答他:>“你不妨忍着他、谦让他、任由他、避开他、耐烦他、尊敬他、不要理会他。再过几年,你再看看他又是什么样的一副面目。”寒山禅师听完这番话,终于明白了这其中自修性的精神。

和合二仙(图)

和合二仙源于唐代的万回。清代雍正朝,封唐代天台山僧人寒山为“和圣”、拾得为“合圣”。拾得因此而丢下那女子去寻寒山,探知寒山住地,就折了一枝盛开的荷花前往见礼。二人高兴之极,于是一齐出家为僧。不过,图中的和合二仙并不是僧人装扮的模样,而是两个蓬头、笑面、赤脚的小孩模样,一个持盛开的荷花,一个捧有盖的圆盒。和合之像多在婚礼时陈列悬挂,或者常年悬挂在堂中,取谐好吉利之意。

寒山和尚被揭破真实身份 当众钻进石壁消失无踪

>寒山常到天台境内的国清寺,和寺里食堂知事拾得和尚交情很紧密。拾得常常收拾一些僧众吃剩的菜饭放在巨竹截成的竹筒里面,等寒山来了就让他带回寒岩食用。此后,闾丘胤又亲自前往寒岩参叩,并送衣裳药物供养寒山。来人看到寒山缩身进入寒岩的石缝中,又从缝中传出声音:“敬告你们诸位,各自努力!修行之事全在自己!”石缝从此密合,人们再也没见到寒山的踪迹。>稽首文殊,寒山之士。

和合二仙的今生前世

画像中的和合二仙,即是寒山、拾得,本是天台山的两位高僧。清朝雍正十一年,雍正帝下诏封天台寒山大士为和圣,拾得大士为合圣,寒山、拾得和合二仙的身份由官方确认。可以明确的是,民间奉寒山、拾得为和合二仙,时间只能更早。>寒山、拾得被尊为和合二仙,则是出于家庭团结和睦的需要。家庭都是由来自异姓的男女结合而成,这可能是和合二仙在婚姻仪式上特别受重视的原因,代表着二姓好合,家庭团圆和睦。

关于桥的传说:枫桥的故事

  一座寺院里只能有一个当家和尚,寒山和拾得两位高僧在一座庙里,谁作主持好呢?两位高僧都很客气,推来推去,毫无结果。  这座庙里只有他两个和尚的时候,还不要紧,等到陆陆续续招了一批小和尚进来,就有问题了。小和尚问:“老和尚,今天念哪本经呀,”寒山说:“应该先问拾得师父。...

文殊菩萨的故事:文殊化身—寒山大士

文殊化身—寒山大士寒山子,唐朝人,但不知道他究竟是那个地方的人士,他隐居在浙江省天台县西边灵江上游的始丰县西境七十里,有一个叫做寒岩的地方,认识他的人都称呼他为「贫子」,他喜欢装疯卖傻,常常语出惊人。此后闾氏又往始丰县西境之寒岩参叩,并送衣裳药物。

菩提甘露145:阿弥陀佛化身的故事

阿弥陀佛化身的故事唐朝有一位丰干禅师,不知他是那里的人氏,他居住在天台山国清寺,头发剪到齐眉的高度,经常穿著一件不起眼的布衣。可是这二人只和丰干禅师亲近,并不理会他人。闾丘就将病情告知,于是禅师向他要了一个干净的瓶子,装水念咒,然后喷在闾丘头上,闾丘的病就立刻好了。从此寒山、拾得两人携手走出松门,再也不曾回到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