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帝

崇祯皇帝除掉了权宦魏忠贤,为什么明朝灭亡的更快了?

明朝的亡国皇帝崇祯皇帝朱由检,是历史上最不像亡国之君的亡国之君。天启皇帝执政期间,宦官魏忠贤自称九千岁,把持朝政,当时只是信王的朱由检,就已经下定决心铲除这个危害江山社稷的大毒瘤。当时魏忠贤上报朝事,递给了崇祯皇帝一份奏折,是秋后处决的名单。与此同时,为了国家未来着想,崇祯皇帝开始重用东林党人。而崇祯皇帝也后悔自己当初的决断,临死之前下了一道厚葬魏忠贤的旨令。

魏忠贤死前胡言乱语,崇祯后悔当时没听进去!

但是很有意思的是,崇祯帝因为想要...魏忠贤迷了心智,一时没有听从魏忠贤的一番言语,最后也是落得凄惨的结局。>>魏忠贤因为这事,明白了崇祯帝的意图,皇帝这是要对他动手了啊!>>是的,这次能够把魏忠贤打倒,是跟崇祯帝利用东林党人分不开的。很自然地,崇祯帝并不听从魏忠贤的话,还在处死魏忠贤后培养东林党人!在这样的环境下,崇祯帝马上派出得力助手东林党人前去制敌。

亡国之际他让后妃、公主自尽 皇后殉国贵妃重伤被救

周皇后领命后便回到坤宁宫自缢而死,时年约33岁。>崇祯帝>袁贵妃生平记录并不多,她地位次于周皇后和田贵妃,与周皇后交好,生有一女。崇祯帝在亡国之际让周皇后和袁贵妃自尽,二人回宫后都上吊...了,周皇后丧命,而袁贵妃却因绳带断裂、堕地昏去,醒来后又被崇祯帝乱砍了几剑,失血过多混过去了,后来又被救活了。清兵入关后,对袁贵妃礼遇有加,但国破家亡、伤势过重的袁贵妃不久后也逝世了,但葬在哪里就无人知晓了。

他竟抱着《三朝会典》跑到哭太庙鸣冤,最终缝上嘴巴凌迟处死

>他抱着本《三朝会典》,去哭太庙鸣冤。继任天子朱由检,大刀阔斧,三月之内,搞定阉党,所谓的《三朝会典》这本专为害人而编的书,自然就在禁毁之列。当年把他赶出京城的朱由检,在李自成大顺军的声威之下,逼死皇后,砍死砍伤女儿,送走儿子之后,跑到煤山上吊身亡。最终将之凌迟处死。两帮大臣,各执己见,一者认为该旌其忠;一者认为,其已被革职,与草民同类,不该抚恤。

明末著名将领曹文诏的生平简介,曹文诏的人物事迹

曹文诏前去援救。曹文诏赶到陇州、平凉、凤翔之间追歼他们。巡按御史吴生生十分推重文诏,复粹也再次上书汇报,但兵部还是压低他的功绩,最后还是没有给曹文诏论功行赏。于是朝廷命令山西、陕西的各位将领一同受曹文诏指挥。许鼎臣命令曹文诏驻军平定,防守太原的东部,命令张应昌驻军汾州,防守太原西部。>朱由检因为曹文诏立功最多,命令他所经过的地区多积攒粮草犒劳他的兵马,并且敕令曹文诏尽快镇压农民军。

此人带兵北上勤王,可是事后为什么会被皇帝下令抓起来?

王爷主动请缨,愿意率部进京勤王。他受到这封请求勤王的上疏后,毫不犹豫地拒绝了。老唐王快要离世时,有人迫切想世袭王位,毒死了朱器墭。老唐王去世后,朱聿键顺理成章地成为了新唐王。福山王当场被打死,安阳王也是奄奄一息。朱聿键招兵买马,已是犯了大忌。离开封地,必须征得皇帝同意。同时,崇祯帝改封朱聿键弟弟朱聿鏼为唐王。福王朱由崧在南京成立南明朝廷后,实行大赦,将朱聿键释放出狱,并封为南阳王。

明朝首辅周延儒是怎么死的?周延儒生平事迹介绍

明朝大臣,崇祯帝朱由检在位时任内阁首辅。在东林党人的影响下,崇祯帝遂下诏再次启用周延儒。此年,周延儒还只有35岁,却已有了14年官宦生涯。崇祯帝在名单上没有看到周延儒的名字,心中非常怀疑。在温体仁的策动下,对周延儒步步紧逼,暗中指使言官不断弹劾周延儒。周延儒的子弟骄横于家乡,遭言官弹劾;朝臣有过错,亦弹劾首辅;周延儒与不少官吏修好,遭猜忌被劾;周延儒的姻亲陈于泰高中状元,亦被劾为与周延儒有私。

一个力图中兴的君主,为何落得如此凄凉的下场?这是怎么回事?

年轻气盛的崇祯皇帝面临的是一种风雨飘摇的局面。>他即位后铲除阉党魏忠贤,一心中兴,但是最终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冲破了京城,明朝覆灭了,他自己也落了个自缢的下场。崇祯帝继位时的明朝已是政治...,大臣们个个明哲保身,少有为社稷着想者。崇祯帝流着泪恳请大臣们想办法,大臣们也是泪流满面地回应。>>一个力图中兴的君主竟落得如此凄凉的下场,令人深思。此话倒是说中了,19日晨,崇祯帝在走投无路中自尽身亡。

受命危难的袁崇焕为何两年后被百姓生吞活剐?

袁崇焕被逮捕后,便有人跳出来挖他的后台。有两位御史,一姓高,一姓史,率先跳了出来,攻击阁臣钱龙锡。不久再命何如宠、钱象坤并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直文渊阁,两人开始不干,崇祯帝严令立即入阁办事。与此同时,周延儒逐步把持朝政。他又想到了袁崇焕!他上疏说袁崇焕与钱龙锡之间还有更可怕的阴谋。这些新的罪证,对崇祯帝无异于火上加油。他下令以最严酷的方式来处死袁崇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