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

袁崇焕生平简介

崇祯十六年(1643年)元旦朝贺,群臣失朝。兹事体大,涉及皇上面子和朝廷纲纪,但这么大的事情,周延儒只说了几句,最后上了个揭要求从自己开始起挨个罚俸,可崇祯居然连这都没批准,就此不了了之,可见这个时候崇祯对他还是恩宠极盛的。不过好景不长,就在同年五月,这位崇祯末年的第一...

明末太监方正化简介 方正化是怎么死的?

  因为有刘瑾、魏忠贤这些奸宦的缘故,大家对宦官的印象历来都不太好。认为宦官大多数都是贪财专权之辈。  宦官也是人,人有好人坏人之分,那么宦官自然也有忠奸之别。只不过因为闻名后世的,大多数都是打压忠臣,专权擅政之辈,所以大家才会认为宦官都是坏人。  历史上忠君爱国的太监...

李自成起义军深得民心的政策分析

   李自成起义军之所以能够深得民心,主要是因为受益于其在崇祯十三年以后推行的减轻赋役负担、赈济贫穷、严明军纪和平买平卖四项政策,而非土地政策。李自成起义军提出了“均田免粮”口号,而根据明清时期“均田”的含义、李...

魏忠贤墓被康熙皇帝下令夷平

魏忠贤墓被康熙皇帝下令夷平  魏忠贤(1568年——1627年12月11日),字完吾,北直隶肃宁(今河北沧州肃宁县)人,汉族。魏忠贤原名魏进忠,幼时随母改嫁后随继父李姓,更名李进忠。进宫后恢复原名魏进忠,出任秉笔太监后,因崇尚忠贤两全,改名魏忠贤...

万历国本之争影响,揭秘“国本之争”的大秘密

下圣谕:“中宫皇后侍奉勤敏,与朕同食息起居。不意因虚劳年久,服药不效,遽尔崩逝,朕心伤悼深切。前疾未愈,所有各项文书尚未详览,所奏知道了。特谕卿知。”万历待皇后王喜姐家人之厚,更是无人能及。万历十二年(1584)八月,明神宗允给永年伯王伟肩舆礼,给事中万象春上书提到公侯...

太监从宫中偷东西, 为什么不拿黄金反而拿了一个棋谱?

明朝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王朝,因为明朝是我国所有朝代中唯一一个不纳贡不称臣的朝代,从朱元璋建立到崇祯皇帝自杀,明朝都是“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朝代,因此有很多人都喜欢明朝,是明朝的铁杆粉丝。今天我们说一件明朝末年的事情。  纽序轩是明朝...

崇祯殉国前,此人手握80万精兵却不肯救驾,世人仍说他是忠臣!

明朝末期有一个很重要的史上名人,左良玉是一个心机很深的人,说她重要的原因不是什么因为打仗是常胜将军,而是其他因素关乎着整个大明。那个时候崇祯帝有难,只能等着左良玉去救他,但是左良玉左顾右盼就是不肯去救他,崇祯的心里非常着急,说只要他去就他可以答应他任何条件封他的儿子为平...

魏忠贤是被明朝哪位皇帝所诛?

魏忠贤是被明朝哪位皇帝所诛?  答案:崇祯皇帝  明思宗朱由检(1610——1644),明光宗第五子,明熹宗异母弟,明第十六位皇帝,母为淑女刘氏,年号崇祯。于1622(天启二年)年被册封为信王。明熹宗于公元1627年8月病故后,由于没有子嗣,他受...

袁崇焕因为什么被冤杀?

袁崇焕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成为阉党余孽倾陷的对象的,开始,袁崇焕杀了明朝辽东悍将毛文龙,先斩后奏,就是一大不慎,埋下了隐患,崇祯帝“骤闻,意殊骇”。有史实表明,反间计、诬告皆瞒不过崇祯帝,从袁崇焕被捕入狱到被杀有八九个月之久,有充裕的时间让崇祯帝明辨是非,都不足以致袁崇焕于死地,反间计只促成崇祯帝逮捕袁崇焕下狱,而杀袁崇焕的动因乃是维护专制皇权。

明朝灭亡时令人匪夷所思的一些人和事

明朝最后一次可以免于灭亡的机会,发生在明朝崇祯十六年夏天,由陕西总督孙传庭指挥的河南之战。几天后李大学士到了保定,立刻向李自成投降,把崇祯的最后一点家底,原封不动全送给了李自成,这位李建泰在李自成事败后又投降清朝,一度还受命参编《明史》,但不久后就被清王朝以“谋反罪”灭族,他个人的事迹,则被编入了《明史》中的《逆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