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

一面潇洒俊朗一面 ... 人如麻,本该做音乐家却成了当希特勒的接班人

二战时期有一句很著名的话:「”当纳粹照镜子的时候,看到的其实就是海德里希的模样。”有这样一个人,他出身于音乐世家,英俊潇洒、仪表不俗。擅长击剑、滑雪、飞行、航海等多项体育运动,除母语外还精通俄语、英语、法语;事业方面,他对自己的要求近乎完美,32岁时就凭借自己的能力掌管了国家安全警察,国际刑警组织由他一手创办;家庭方面,他忠于爱情而且也是一个好父亲。然而就是这么一个近乎完美的人,却有着恶魔般的另一

最后的德国士兵:为了完成与希特勒的约定,二战后还抵抗苏联7年

几天后,柏林被攻陷,苏联攻占国会大厦,在一处弹坑中发现了希特勒的尸体。最终在1945年5月8日,德国签署无条件投降书,希特勒帝国彻底覆灭,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宣告结束。不过莱科斯汀的行为在所有人看来,这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事情,面对强大的苏联,他们在没有帮手的情况下渺小如蝼蚁。或许,相比较无休止的复仇生活,死亡对于莱科斯汀而言反而是一种解脱,结束了7年提心吊胆的生活。

集权主义,军国扩张性,从古代条顿武士集团到希特勒的民族帝国

在十字军东征期间,条顿武士...集团是当时欧洲最为精锐的武装部队。便形成了专制集权主义和军国侵略扩张主义的极具破坏力的思想。但在被条顿武士攻占并立国后,这个国家便是军人政体之国。条顿武士宣传军人绝对服从命令,故而要求其人民也要绝对服从领导。二战之后,人们成立了联合国来约束军国扩张,来阻止战争的爆发。

出鞘:从《帝国的毁灭》走进纳粹德国的最后几天

1945年5月2日,柏林战役以苏联的战胜而告终。几天后,德国武装部队彻底停止一切对同盟国部队的敌对行为,德国无条件投降。这也使柏林战役成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区的最后一场大规模战役。电影《帝国的毁灭》描述了柏林战役最后时期,地堡内纳粹高层进行的最后抵抗。

东线战争杂谈之四:弗鲁莫斯战役,东线战场的经典防御战(上)

现在,经过经年的苦战,乌克兰第2方面军已经在西乌克兰地区站稳了脚跟,准备对东南欧地区的轴心国军队展开猛烈的打击。乌曼在3月9日就攻克了,科涅夫命令他的部队继续向着布格河挺进。撤退的德军几乎没有时间在沿河地域组织起一条防线。科涅夫的部队继续对德国人施压,切断了德国第8集团军和第1装甲集团军的脆弱的联系。

战争史杂谈之十:人民冲锋队,第三帝国最后的民兵武装

在1944-1945年期间,「”人民冲锋队”,组建的目的是「”激发人民对侵略者狂暴的愤怒”,从而挽救第三1944年10月18日,在1813年民族会战战胜拿破仑胜利纪念日130周年之际,党卫队全国领袖海因里希希姆莱(HeinrichHimmler)通过广播讲话向第三帝国全国宣布要成立由国社党控制的「”人民冲锋队”。和讲话的希姆莱站在一起的还有新任德军总参谋长海因茨古德里安将军、柏林帝国...府秘书长

直到莫斯科战役,德军已消灭几百万苏军,为什么苏军还能反攻?

而最可怕的是莫斯科会战前,苏联已经在4个月的战争中失去了至少300万军队,而且都是斯大林麾下的精锐之师。而莫斯科的身后,几乎再无有效阻挡。可以说莫斯科会战前夕的苏联,已经到了亡国灭种的极端危急时刻。而直到冬季来临,路面结冰,德军才再次加速,而此时已错过一举攻占莫斯科的最佳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