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光

明末谜案:大明最后一任太子朱慈烺何去何从?

不过,原本应该前往南京继位的太子朱慈烺被李自成抓获。朱慈烺则希望李自成妥善安置其父亲母亲,并且保卫明朝皇家陵园和百姓。对于归顺李自成的明朝旧臣,朱慈烺认为他们不忠不义,应该被诛...。清军入关后,北京城局势混乱,有人认为朱慈烺因身份特殊,藏匿了起来,不知所踪。明史专家孟森先生认为,清军占领北京以后,捕获真太子朱慈烺,并且以其冒充太子的名义...死了他。

历史上最忠心的太监王承恩,弘光皇帝赐谥号“忠愍”

王承恩之所以有名,在于几件大事:第一,追随崇祯帝,自缢于景山;第二,被南明弘光帝追谥忠愍;第三,清顺治皇帝亲自为他撰写碑文。曹化淳告老还乡以后,王承恩成为崇祯最为宠信的太监。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围攻北京城时,崇祯皇帝任命王承恩为提督京营。王承恩亦随主而逝,自缢于槐树旁边的海棠树上。这一事传到南明以后,南明弘光皇帝赐给王承恩“忠愍”的谥号。

南明政权算不算明朝?看看顾炎武是怎么说的?

由明皇裔诸王建立的弘光、绍兴、隆武、永历、绍武、定武等政权,合称为“南明”或“南明王朝”。>南明疆域图>明末清初的顾炎武就是其中之一。南明弘光政权及闽浙沿海的隆武政权的先后瓦解之后,使顾炎武亲自参与的反清复明斗争进入了“死胡同”。但是,顾炎武并未因此而颓丧。“南明”历时共达18年。其中,以绍武为时最短,永历为时最长。是见,“南明王朝”与清王朝中的顺治朝相始终。

马士英是如何将南明弘光政权推入风雨动荡之中的?

>马士英是南明弘光政权中举足轻重的人物,他在南明朝呼风唤雨、把持超纲,在文官集团中兴起了一股阿谀奉承的风气。马士英抓住机会,拥戴福王朱由崧在南京称帝,是为弘光政权。马士英大权在握坐稳后,极力举荐其死党阮大铖。于是,还没有完全安定下来的弘光政权,又一步陷入了党争的漩涡中,并因此在一年中就覆灭了。

如果清军不南下:明朝和闯王都能打下多大的版图?

若非如此,明朝灭亡后的中原和南方将出现长期的对立局面。但这并不意味着双方还有吃掉对手的实力。相对而言,满清其实是文明负担最小的一方。考虑到东征山东,有面临满清和南明双方夹击的威胁,他的第一个动作很有可能是入川攻灭张献忠的大西势力。长期存在的军事压力,又迫使其不能不维持一支数量不小的军队。那些原本靠中央势力压制的地方派系,也很有可能在南明稳固后进一步要求扩大权力。

鲁王监国是在哪一年?朱元璋十世孙朱以海建立政权

>简介>>明太祖朱元璋十世孙,鲁王朱寿镛第五子。朱以海到达绍兴后,于七月十八日就任监国。隆武政权是以当年七月改元,鲁监国则是次年改元,在1645年下半年仍沿用弘光元年。鲁监国元年六月不战而溃,朱以海出海至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