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书四大家是谁 草书四大家的代表作和特色 数千年来,我国书法分为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五种书体,涌现了许多优秀的书法家,下面我们就来说说草书四大家。怀素狂草>草书四大家分别是:张芝、张旭、怀素、王铎;另一说法是张芝、张旭、怀素和王羲之四人。>张芝是东汉著名书法家,被誉为“草圣”、“草书之祖”,其书法被誉为“一笔书”。张芝擅长草书中的章草,代表作有《淳化阁帖》《八月帖》等。他与张旭形成唐代书法双峰并峙的局面,也是中国草书史上两座高峰。
[专家点评] 明文徵明 七言草书律诗四首 [专家点评]明文徵明七言草书律诗四首此为明文徵明的《七言律诗》草书,师张旭、怀素狂草风范,纵横起伏,迂回飘逸,笔力雄健,富有韵律感,不失为狂草精品。文徵明,长洲人。初名壁,或作壁,以字行,更字徵仲,号衡山居士。工书善画,书模宋、元,亦专法晋、唐。行草笔法智永,大、小楷学黄庭坚,隶书法钟繇,山水师沈周,人称其兼有赵孟、倪瓒、黄公望之体。又善画花、鸟、竹、果。为明四大家之一,创吴门画派。
[名家名品] 林散之 [名家名品]林散之现代草书联纵105厘米、横28厘米。林散之先生的书法,以“散草”名闻于世。林散之书法的特殊性意义何在?生年不晚而“出世”稍晚的林散之,无愧为回归帖学的巨擘。如果说沈氏诸家发轫于前,不妨说林散之成功于后。及时序至于林散之,八十而草书名天下,却不仅仅可以以一人之成名视之。在古来不多的笔墨精熟而能返生的大家中,应该记上林散之的名字。是因为触及到如何评价林散之草书的问题。
[名家名品] 蒲华的书法 [名家名品]蒲华的书法清蒲华赠镜泉草书四条屏清蒲华草书四条屏每屏149×40厘米。蒲华的书法总体来说应属帖学一路,但清代兴碑以后,时代的审美观念不能不对个体产生影响,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蒲华自谓书法效法吕洞宾、白玉蟾,这是蒲华狡黠的一面。蒲华作为一个碑学兴盛时期的书家,能摆脱一般书家受碑学之风笼罩的束缚,从已趋烂熟了的帖学中,寻找到了书法风格突破的契机,这是他在近代书法史上的成功!
[名家名品] 疾如风雨 矫如龙蛇——张弼的书法 [名家名品]疾如风雨矫如龙蛇——张弼的书法明张弼草书“论书”明张弼草书卷纵23厘米,横84厘米世间常有这样的事,艺术家对自己艺术的评价往往与别人的看法相抵触,比如齐白石自评“我的诗第一,印第二,字第三,画第四”。
草书杂议 草书杂议唐人张怀瓘在《书议》中有这样一段话:“子敬之法,非草非行,草又处其中间。无籍因循,情驰神纵,超远优游。临事制宜,从意适便,有若风行雨散,润色开花,笔法体势之中,最为风流者也。”笔法、笔画只是汉字的基本要素,而不是写好草书的关键因素;古人说:楷书见功力,草书显才情。可见写好草书的关键还在于才情,这无疑是对一位书家的更高要求。
论谢稚柳的书法艺术 谢稚柳先生是以古书画鉴定名重当代,以绘画成就名扬五洲的,书法对他来说,实是余事。对谢稚柳产生重大影响的是钱名山将陈洪绶的书画作品给他临摹,从而启发和坚定了他探索陈洪绶艺术的道路。谢稚柳在书法艺术上有长足进步,是在抗战爆发到重庆任监察院秘书之时,当时于右任为监察院院长,章士钊、潘伯鹰、沈尹默均在这里任职。引起谢稚柳书法艺术突变的是1949年他到上海从事古书画鉴定研究工作开始的。
论毛体书法 论毛体书法...对书法艺术有浓厚的兴趣,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他的书法潇洒飘逸,神采飞扬,自成一家,被称为“毛体”,在海内外产生了巨大影响,是20世纪中国最杰出的十大书法家之一。到国内各地考察,也要随身带上书法字帖。“毛体”草书自成一体在延安时期,...时常阅览晋唐法帖,从致柳亚子、杨开智、李淑一、马叙伦等人的信札可以看出他在草书艺术上的风格,然而因为战争环境的限制,传世佳品极少。
书法 甲骨文已出现书法艺术的要素,如整齐美观的观念。小篆自汉代以后虽失去通行价值,但仍为历代专攻的书法艺术品类。唐代亦是楷书鼎盛时期,书法家辈出,初唐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并称初唐四大书法家。中唐颜真卿书法在初唐成就的基础上开创新书体,结体以拙为巧,风格雍容大度、宽博雄伟,称为颜体。两人并称“颜筋柳骨”,他们的书法对后世影响很大。产生于隶书盛行的汉代,由隶书简率的写法演化而成。
草书 一般也把王羲之、王献之等人的草书称为今草。草书符号的整理可以查阅《标准草书》。“顿首”“涅盘”等都有草书词联符号。日语中的平假名是以汉字的草书形式为蓝本创作的。真书现代人学习草书一般以今草为起点。普遍认同的草书写法有于右任先生编着的标准草书。狂草出现于唐代,以张旭、怀素为代表,笔势狂放不羁,成为完全脱离实用的艺术创作,从此草书只是书法家临摹章草、今草、狂草的书法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