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煌言

郑成功为什么糊不愿意拥护鲁王朱以海监国?

公元1645年,张煌言联合其他大臣聚集两千精兵拥护鲁王朱以海到绍兴监国,鲁王任命张煌言为兵部左侍郎。例如郑芝龙与郑成功拥护唐王朱聿键、广西巡抚瞿式耜拥护桂王朱由榔。隆武帝封张煌言为兵部侍郎,封郑成功为国姓爷。这个时候,张煌言曾建议郑成功拥护鲁王朱以海登基称帝。当时张煌言拥护鲁王在浙江沿海一带。而郑成功为何始终不愿意辅佐鲁王朱以海这或许是一个历史未解之谜。

张煌言

张煌言,中国清初抗清领袖。顺治二年张煌言、张名振和钱肃乐等在浙江起义。张煌言到台州迎接南明鲁王朱以海监国于绍兴,并据守浙东山地和沿海一带。永历帝册封张煌言为兵部尚书。十二年,张名振病死。张煌言继续领导义师同郑成功并肩作战,并派人联系荆襄13家军,共同抗清。当北伐失败郑成功南退时,张煌言派人劝阻未成,李来亨只得弃舟登岸,变服宵行,由安徽、浙江潜行回到浙东海滨。其诗文、书札集为《张苍水集》。

他是西湖三杰之一,他是南明最后的守望者,乾隆赞其忠义

连年的灾害,尸骨遍野,再加收赋税。西湖三杰,名不虚传。自此汉族人民再次团结一心,满清如此的处理方式,无一不是失去汉族大众的民心。虽然战况可观,但是这暴露了张煌言和郑成功在战略上的不合。在顺治十八年,颁布"迁海令"后,南明政权更是遭到了重创。但是,他挺起来傲骨,以一腔肝胆成为了南明最后的守望者。乾隆四十一年,清高宗命人将其牌位入"祀忠义祠",即便是他反抗的满清统治者,都将其视为忠烈。

最后一条硬汉:1664年他死后,明朝才算亡了

张煌言(号苍水)最后一次回到家乡宁波,是以一名被俘罪犯的身份。父老乡亲听到消息,纷纷出城观看,希望目睹这名坚持抗清近20年的孤胆英雄最后的模样。脑袋后面已经拖着长辫的民众,看见他头戴方巾,身穿葛布长衫,一身明朝衣冠,恍如隔世。大家不禁潸然泪下。